这事儿吧,搁谁身上都牙疼。不少朋友跟我吐槽,说这铁疙瘩是娇气包转世,伺候它的银子比喂它喝的还多。细究之下,嚯,敢情都是自个儿挖坑埋自个儿。你说,咱含辛茹苦攒下的血汗钱,就这么眼睁睁地进了修理厂的腰包,谁能乐呵?
比方说这通勤,现在谁不是恨不得一步到岗?方便是真方便,但车遭罪也是实打实的。有个老铁,每天早晚高峰堵得肝儿颤,恨不得把车撂那儿,自己溜达过去。结果呢?没两年,发动机就开始耍脾气,跟老牛拖破车似的。4S店一瞧,说是机油都成糨糊了,里头的零件磨损得不成样子。这哥们儿当时就傻眼了,心想我按时体检(保养),咋会这样?
毛病就出在这儿。短途溜达,发动机还没烧开水呢就歇菜了,汽油没烧透,水汽和杂质就爱往机油里钻,天长日久,就成了那黏糊糊的“鼻涕”。你想啊,这玩意儿在发动机里游走,能不伤筋动骨吗?所以啊,别光顾着偷懒,隔三差五跑个短途拉练,让发动机也清清肺,转速拉到2000转以上,把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烧干净。水温没过半百(50℃),空调就先捂着,熄火前把AC键关了,也算对它好点意思。
还有那加油站,也是个暗藏玄机的地儿。现在油价是水涨船高,但也不能饥不择食啊。就拿这95号来说,好多人觉着贵的就是香的,一股脑往自家小面(买菜车)里灌。结果呢?中字头研究院的数据可不是开玩笑的,积碳增生速度提升4成!这又是啥门道?说白了,就是发动机的脾胃(压缩比)不对付。你让一个原本啃窝头的,天天吃鲍鱼海参,它反而消化不良。记住了,自吸车就老实巴交地算压缩比,涡轮车翻说明书,别瞎折腾。
更别信那些燃油添加剂的邪了,简直就是收割智商税的镰刀。市面上七成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加了跟没加一个样,搞不好还会让氧传感器罢工。真要用,就规规矩矩买原厂盖章的,而且别当饭吃,5000公里伺候一次就够了,直喷车还得配合深度清洁。
停车也是门学问。多少人侧方位停车,一脚地板油就上了马路牙子,那感觉,跟直接把轮胎往刀口上送没啥区别。轮胎厂家做过测试,这野蛮上法,轮毂变形的概率直接窜升30%。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啥?倒车先行,角度要刁钻,车速要轻柔,就像搀扶老奶奶过马路,慢条斯理的。
还有个损车不倦的习惯,方向盘不归位。这玩意儿,瞅着不起眼,但时间一长,转向系统就得闹情绪。你想啊,你让人家天天歪着脖子上班,它能不提前退休吗?德国实验室的数据,可不是空穴来风。实在记不住,就整一个50块钱的回正提醒器,仨月就能刻进DNA里。
现在洗车也得讲究了。自动洗车机,特别是那种滚筒刷子的,简直就是漆面克星。一个月来三次,半年就能让你的车显老五岁!手洗才是正道,水流顺着骨缝(接缝)冲,洗完用风筒吹干,中性洗液是底线。赶上雨季,更得给底盘做个防锈护理,不然等着你的就是上万的维修账单。
再者,那些智能配置,也别乱动。自动启停这玩意儿,好多人嫌它磨叽,一上车就给它禁了。但4S店的数据跳出来说话了,长期禁用电瓶寿命直接打六折!堵车时关,路况好时开,季度性给它重启一下,这才是王道。胎压监测也别一味信任,老司机都备着机械表,双保险才心安。
改装车更是个吞金兽。24小时行车记录仪监控,电瓶减寿40%!设置电压低于11.8V自动断电,才是明智之举。全包座椅套也是个隐形雷区,中保研的测试表明,它会妨碍气囊弹出,选带专用豁口的款式才靠谱。
养车这事儿,跟养娃没啥两样,既要倾注心血,又要讲究方法。别光凭感觉,多涨点姿势,才能让你的爱车少受罪,你的荷包也少放血。对了,你的座驾最近有没有发出什么异常的信号?欢迎在评论区里唠唠嗑,大家伙儿一块儿避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