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华强北,仓库里堆着几辆生锈的电动滑板车,老板老张挠头苦笑。谁能想到,这地方曾经是山寨手机的天下,如今却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摇篮。深圳这城市,产业升级的速度,比年轻人换手机壳还快。
老张的厂子,十年前还在给“大哥大”攒电池。现在,他手下的流水线已经换成了生产汽车电池的设备。比亚迪就是这股浪潮的领头羊。从给手机做电池,到造出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他们硬是把整车续航干到了1000公里。工厂里,机械臂挥得飞快,组装的却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设备。这哪是造车,简直是给未来造“移动电脑”。
深圳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总能把旧东西玩出新花样。以前给苹果造摄像头的厂子,现在改行做激光雷达。组装iPad的流水线,摇身一变成了车载智能屏的生产线。深汕合作区的超级工厂,4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1%的汽车零部件竟然来自手机供应链。这招“旧瓶装新酒”,让深圳在缺地缺人的困境里,硬生生闯出一条新路。
华为也来凑热闹。他们的通信技术,愣是嫁接到了汽车上。乾崑智驾系统已经帮十多家车企实现了自动泊车,深圳机场的停车场都用上了这技术。慕尼黑的工程师看得目瞪口呆,直呼这简直是“工业魔法”。100万套鸿蒙座舱系统装上车,司机点点屏幕,就能跟车“聊天”。这场景,活脱脱像科幻片。
深圳的创新,像雨林一样茂密。2.4万家新能源企业挤在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咖啡厅里随便聊两句,可能就蹦出个行业新标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比传统电池高50%。这技术,让车跑得更远,充电还更快。元戎启行这样的公司,靠着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深圳街头跑了三年测试车。
政策也给力。深圳开了全国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的法,自动驾驶车可以上牌、买保险、处理事故。97%的市政道路都成了测试场。别的城市还在拼补贴,深圳已经用法规换时间。百亿产业基金拉来更多社会资本,欣旺达的AI调优系统、商汤科技的电池检测方案,全是这么孵出来的。
未来的仗,已经在打了。深圳湾实验室里,科学家正把大模型塞进车载系统。华为的“神经渲染”技术,让智能座舱的反应快到0.1秒。比亚迪和腾讯还在搞车载元宇宙,车不只是代步工具,简直要变成移动的超级计算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