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选车这事越来越让人头大,一看品牌技术,发现北汽上汽都在和华为鸿蒙智行绑一块儿。原来觉得挑个靠谱车型不难,现在倒像是升级了副本。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传统老牌们生存压力山大,但只要有点机会,就想着靠着科技公司突围。现在主流的那几家,全扎堆往华为阵营里冲,有的是国资巨头,有的是民营企业,一个梯队一个梯队地挤进来。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大家焦虑的不止一点半点,新势力抢市场太快,这些老厂子没多少新技术储备,也没有什么速度优势,只能把希望放在“借力打破僵局”上。可惜,资源就那么多,不可能人人分得均匀,“灵魂论”这种说法也早被抛到脑后了,如今谁都愿意为了活下去,让出话语权。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2025年汽车圈绕不开的就是这一波绑定,从刚开始的三四家,到现在变成了整整六个合作方:先有享界,再有上界,还冒出来广汽启界。一时间,鸿蒙智行直接扩容,把国内外几十家车企全拉进朋友圈,包括丰田这些海外玩家也是榜上有名。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蛋糕就这么大,每个人伸手想多抓两口,可你总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吃饱喝足吧。资源怎么分配?产品定位是不是撞档?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算盘,却没人敢保证一定能翻身。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看看最急眼的还是北汽蓝谷,本来新能源行业里的标杆之一,现在却成了亏损王者。从2019年一路亏到2024年,加起来砸进去差不多 300亿元 ,光今年又扩大到了 44.4亿元负债 。销量掉得厉害,公司盈利顶不住,只好咬牙投奔鸿蒙智行。这种背水一战不是心甘情愿,是没路可走才拼命找出口。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另一边,上汽集团日子同样不好过。本以为自己稳坐销冠位置,结果从 705.2万辆(2018)跌到401.3万辆(2024) ,净利润一下子暴降 88%多一点儿 ,旗下新能源品牌全年才卖出去不到八万台。这么看,上汽主动拥抱华为,也是被逼无奈,为了渠道与流量只能硬着头皮转型搞生态模式。“网状生态时代”,CEO贾健旭亲自给出了定调,那意思很明白:必须搭载别人的东风才能活下去。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江淮更惨一些,连续八年净利润都是负数。乘用车业务萎靡,一度靠蔚来的代工订单维持运营,如今单子丢了,更加雪上加霜,只剩下和华为联合造尊界这个选择,希望全部压在那里碰碰运气。不过这些传统巨头集体求助于科技公司的背后,其实是积累短板太明显,无论技术还是反应速度,都慢了一拍半拍。不管怎样,人家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力还有渠道布局确实正中他们痛处,他们需要补课,而老师只有一个——华为。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其实说起来, 华为一直强调“不造整车”,但架不住它已经通过三套合作方式渗透整个产业链。第一种零部件模式,比如AI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东西,比亚迪、小鹏再牛,也得采购;第二种HI模式,由主机厂自己做设计制造,然后拿智能方案嫁接,比如阿维塔这样坚持独立路线;第三种就是如今火热的鸿蒙智行深度绑定,不仅参与定义产品,还插手销售渠道。目前市面上的问界、致界、享界、尊界和即将发布的新款启界统统归属于这一类阵营内成员,多达六家,大伙抢着入场,就是怕晚一步连门槛都摸不上。有意思的是,这套打法让不少业内人士称其“博世化”:核心供应商地位呼之欲出,不过实力摆在那里,没有哪个同行敢小瞧它动静。

可是阵营越壮大麻烦也越多,各方利益怎么协调始终是个坎。据悉余承东曾经坦言:“最多撑起四家。”现在愣是干到了六个伙伴一起玩,这时候资源倾斜问题彻底爆发出来。有的人天赋异禀,有的人只能捡漏,被偏爱的永远优先得到最新福利。不信可以对比赛力斯问界的数据——当初只是微型货车的小公司(前身叫东风小康),上市时市值不过五十亿左右,新能源业务还频繁碰壁,到 2020 年一年下来才卖出七百辆新能源。而自从牵手之后,公司股价直线上升突破千亿关口,又改名赛力斯推问系列爆款,今年市值居然飙到了 两千亿 。余承东公开场合感谢过很多次,说没有他们率先信任哪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截至 2025 年 8 月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 九十万 辆,其中 问系列 占据 八十三百分比 的份额,而且首批搭载 ADS4.0 等新技术,全国门店密度高得离谱,对其他品牌形成碾压优势。这待遇换别人肯定羡慕嫉妒恨,可现实摆在那里,不是谁都能遇见贵人帮忙扶一把,新成员表现参差不齐并非偶然现象嘛!

举例来说,上半年 上汽与鸿蒙 智行为打造 上界H5 开始预售,小订号称 一周冲到八万台,看起来挺唬人。但真等正式上市后一小时,大订数据只有 一万 台,比预期低不少。同样,“买支架需另掏几万元”的操作引发性价比质疑,说到底并不是贴标签就自动起飞,要跑通商业逻辑还缺很多环节。如果把赛力斯算作典范,那么其它友商距离速效救心丸至少隔着一道墙吧!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奇瑞则显得比较谨慎,它虽然排在造车第一梯队里面,但 新能源渗透率 才 二十二点四百分比 (2024),远低于平均线 接近 五成 的水平,并且海外增长已被 比亚迪 、 吉利 超越。在港股IPO关键节点之前,为保资本故事顺利推进,也不得不用尽全力支持 智系列 型号,还计划推出MPV车型试图实现差异化。不过内部竞争压力依旧存在,同体系间免不了互相抢客户,很难轻松杀出重围。所以最终各家的市场表现未必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自身定位是否精准,与用户需求契合程度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大招式啊!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比如 上系 产品 主攻二十万元以下SUV领域,以价格拼刺刀,但这个区间普遍赚不到钱,要么赔本赚吆喝,要么规模难以做大,看似简单实际暗藏风险。同理 北系享 界 定价偏高,如果降至二十五万元附近或许会带动销量爬坡; 江淮 尊 界 因售价虚高导致接受度有限,实现盈利目标遥不可及。这些细节说明,仅凭蹭热点炒概念是不够的,你还要考虑具体落地情况,否则容易陷入尴尬境地无法自拔呀!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面对如此紧张态势 华 为 不断调整策略,在销售端逐步放开部分自主权,让 智 系 、 上 系 单独设立销售网络,通过自主运营避免窝里斗,同时研发端加强成本管控,把精力集中在真正具备壁垒价值的核心模块开发,而不是重复投资或者定制开发耗费大量资金。但究竟效果如何,目前还需要时间检验,总归一句话:现实很骨感,好看的故事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买车别跟风,北汽押宝华为能翻身吗?六家车企争资源到底谁能赢?-有驾

对于 华 为 来讲,多方联姻既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考验,一方面快速推广自身技术生态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很可能成为下一代汽车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多数厂家并不会像赛 力斯 那样完全交出控制权,使其优势发挥受限甚至沦为空壳合作。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刷名片的话,两边都捞不到好处,说白了就是鸡肋又伤神。因此平衡各方利益,提高输出质量同时满足不同需求,是当前阶段最大的挑战,没有万能答案,每一步都是探索过程而已……

回顾这些案例可以看到,“深度绑定+高度信任”带来的成果确实亮眼,例如 问 系 爆红证明强协作能够双赢。而那些只依赖噱头喊口号、不认真投入研发创新或者盲目模仿套路的新玩家,则注定逃不过失败魔咒。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即使满街都是 “某某系” 新品,并不用跟风追捧,高级配置再炫酷最终还是要结合自己预算空间续航售后体验综合评估。不懂装懂容易踩坑,该花的钱省不了,该避开的雷千万别碰!毕竟无论合作形式怎么变化,用脚投票仍然决定最后赢家是谁,你喜欢什么才重要,对吧?

目前 六 家企业争夺战进行时,各路豪强摩拳擦掌期待逆袭成功。然而谁笑到最后不好猜,每个人都有赌注、有包袱、有梦想,就看谁扛得久熬得到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