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赛道还淋着雨,维修区的灯光把湿气晕出一层迷雾。工作人员收拾着工具,迈凯伦车房里没人笑得太开。电视转播刚一切回回放间隙,就有工程师把头探出来,低声嘀咕:“到底谁撞了谁?”外头轮胎味儿还没散,心里的火药味就飘开了。
你是诺里斯,咬牙提速时发现自己被逼在中线,怎么办?还是皮亚斯特里,看到队友插进来了,明明自己有路权,被蹭了一下,委屈得想骂人——是忍,还是怼回去?很多粉丝一边看比赛一边跟着数着每一圈的分数,但类似这么“很迈凯伦”的轮对轮相遇,还真少有这么直接。
其实,新加坡大奖赛一向是大戏之地,湿滑路面和狭窄弯道养足悬念。这回迈凯伦车队提前六站锁定车队总冠军,加了近三十年都没见的buff。兰多·诺里斯摘季军,奥斯卡·皮亚斯特里落后一步拿了第四,分数都到手了,理论上高枕无忧。可那场首圈的碰撞,把喜悦叠上点杀气——就像你端完蛋糕,发现顶上插了把刀。
事件很简单,也很F1:比赛刚起步,诺里斯看准了维斯塔潘和皮亚斯特里之间的小空隙,一脚油门冲进去。刹车不算狠但晚了半拍,前翼左端擦到维斯塔潘尾部,没伤筋动骨。起初以为只是和维斯塔潘磕一下,谁料诺里斯被逼到中线,跟皮亚斯特里轮对轮一碰,诺里斯顺势超了过去。要按赛道规矩,前轮超后视镜就算拥有路权,皮亚斯特里理论上该让道。这大概就是“先来后到”的道理,但一码归一码,拼起来时谁都不想当老好人——特别是车队允许自己人干仗。
皮亚斯特里赛后不服,方寸间只剩下无线电抱怨:“是不是得让诺里斯还位置?”他心里攒着上回意大利站让过位置的事,这次分明有样学样,凭啥自己要吃亏?车队没理,干事看录像也认为只是常规起步碰撞,不追究责任。布朗和斯特拉仗着一身老练,说“都是比赛一部分”,三号弯磕磕碰碰很正常。但老司机都明白,这种碰撞之下的火,哪里是那么容易就灭了?
从专业角度讲,这段戏码极富教科书意义:车队允许“开放竞争”,等于把主导权交给赛道,谁能抢谁就抢。赛事干事和车队管理层都表现得很专业,所有决定都基于录像和数据。毕竟F1赛道不是幼儿园,没必要为竞速动作动不动上纲上线。“你们自家孩子打架,让他们自己解决”,其实是每个冠军车队都该有的底气。
但是,人性和车手的心理,总比碳纤维车壳脆弱。更何况,车队历史上几次“自家人干自己人”的惨剧早有前车之鉴。布朗的嘴皮子厉害,立马跳出来控场消毒:“火药味是好事,不拼哪能冠军?”斯特拉更喜欢开玩笑,“木瓜橙规则”不变,意思是:不怕队友死磕,只要不伤大局,内部事内部说清楚。这种老练用词,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留好台阶,也在给车手递话:“有本事你们在赛道说话,别用嘴。”
细节不妨挖一挖。诺里斯赛后嘴硬地表示:“超车动作干净利落,怪我你就别玩F1了!”皮亚斯特里阴阳怪气地回复官方通讯:“这比赛真有意思!”还掐断车队通话,不留面子。这类互动充分说明:一到冠军争夺关键节点,利益面前谁都不愿低头。这还没到最后六站,不知道这些情绪会怎么发酵。
说到底,迈凯伦这次的体面,靠的是分数提早到手,但情感上的火好像还没完全灭。技术层面来看,这种首圈接触只要没造成大损伤,赛事干事一般都以“比赛事故”处理。其实,他们也明白,不给处罚反而是给车队一个自我调解空间。可F1历史上,无数次因为自家人互碰耽误了总冠军的故事,比比皆是——去年红牛,早年法拉利,还有迈凯伦自己那场2007年的内讧,谁都忘不了。
职业弊端嘛,说出来也就那么点黑色幽默:车队管的是成绩,管不了心理;媒体管的是热度,谁能真服气?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在迈凯伦的发展路径其实殊途同归——都想做个体面的冠军,但总有那么几圈,你队友就是你的最大敌人。说到底,摩擦生热,有时烧掉的是做人的底线,有时点燃的是团队荣誉。至于团队管理嘛,不怕队内PK就怕真心内耗,要是再来点外部媒体添油加醋,就成了大新闻。
话说回来,这场骚动之后的迈凯伦,能不能像布朗和斯特拉说的那样,靠“沟通”化解一切?还是会像老电影里那样,戴着橙色头盔的两位主角,在最后阶段互为狙击手,把车队荣誉按在地上摩擦?这份“自己家打自己家”的火药,是冠军之路必须有的味道,还是谁都讨厌的烂尾病?你觉得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的过节,会影响迈凯伦后续的战绩吗?车队的双雄之争,是良性竞争还是隐患重重?欢迎在评论区续写你的推理,下一个拎出“橙色规则”的,也许就是你。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