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VS九号:智能电摩"双雄"格局生变?万元配置下放,谁更懂年轻人?
聊起智能电动摩托车,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小牛电动FX带着对向四活塞卡钳、TFT真彩屏这些万元级高端配置,直接杀进了七千元档,让同价位的九号M3瞬间有了"压力山大"的感觉。但有趣的是,配置"内卷"的背后,这两个品牌的江湖地位,似乎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从"开创者"到"追赶者":小牛的先发优势还在吗?
时间拉回2014年,那会儿智能两轮电动车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小牛电动横空出世,主打"锂电+智能",直接打破了当时市场上铅酸电池"一统天下"的局面。要知道,在2016年小牛推出首款车MQi时,雅迪、爱玛这些老牌厂商还在用笨重的铅酸电池,续航短、寿命短,一年一换是常态,更别提什么智能功能了。
那几年,小牛几乎是智能电摩的代名词。电子围栏、GPS定位、防盗报警、App联网……这些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功能,当时都是小牛"独一份"。甚至广西南宁"偷电瓶只要5秒"的梗,侧面反衬出传统电摩的防盗短板——而小牛的智能系统,正好戳中了用户痛点。
直到2019年,九号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带着美国赛格威的技术积累,才推出首款两轮电动车E系列。这时小牛已经深耕了3年,市场认知度牢牢占据上风。可以说,2016到2019年,街上跑的智能电摩,十有八九都是小牛。
外卖小哥的"选择之变":从满街小牛到九号居多?
但市场从不会停滞。近几年,如果你在广州、深圳的街头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飞驰的外卖小哥里,骑九号电动车的似乎比小牛多了。当然,这只是局部观察,却折射出两个品牌用户群体的微妙变化。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财报显示,九号中国区卖出了259万辆两轮电动车,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小牛全年卖了92万辆,累计350万辆。更关键的是,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指出:2024年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每卖出10辆,就有7辆是九号。这个"七成占比",让小牛的先发优势显得有些黯淡。
小牛的处境确实有点尴尬:2022年起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了1.93亿元。虽然销量同比在涨,但"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毛利率下滑和"以价换量"的无奈。更让人意外的是,小牛居然推出了铅酸电池车型,甚至有不支持联网的"非智能款"——这和它当年"智能+锂电"的高端定位,简直判若两人。
锂电池VS铅酸电池:大品牌为何"舍便宜求贵"?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小牛为啥要放弃纯锂电路线?其实这背后,藏着电动车行业的"电池选择题"。
很多人觉得铅酸电池"香":价格便宜,更换方便,就算丢了也不心疼。但九号、小牛这些品牌早期为啥死磕锂电池?说白了,铅酸的短板太明显:重量大(同容量下比锂电重30%以上),寿命短(循环充放电次数只有锂电的1/3),续航还虚标严重。冬天一降温,铅酸车的续航直接"腰斩",锂电池受影响就小得多。
锂电池虽然贵,但轻便、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同样容量的锂电池能让车身更轻巧,续航也更实在。对于追求智能体验的用户来说,锂电池还能更好地支持车机系统、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毕竟,谁也不想骑个"智能车",结果电池带不动智能功能吧?
结语:竞争之下,用户才是赢家
至于小牛能不能在2025年扭亏为盈,九号能不能保持领先势头,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小牛官网首页那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全球累计行驶286亿公里、减少7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植树3.5亿棵——倒是提醒我们:不管选哪个品牌,选择智能、环保的出行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后想问问大家:你选电动车时,更看重铅酸的便宜实惠,还是锂电的轻便智能?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