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市场里价格战喧嚣,但有家主机厂选了另一条路:把质量当“第一工程”。据一汽解放通报,今年起他们启动为期三年的质量攻坚战,半年成绩单显示,整车平均首次故障里程提升16%,平均间隔故障里程提升15%,单车外部质量损失下降30.3%,售后3个月千车索赔频次降低26%,用户感知和认可度明显提升。
这场攻坚怎么做的?首先是顶层设计:把质量指标拆成设计、制造、供应链、服务等12个维度,列出186项关键任务和一大批负面清单,明确由高层挂帅、各单位首长负责。每周召开质量例会,问题追溯不放过,领导班子带头下到一线盯流程,这套机制把责任压实到岗位上。
技术和管理并举。产品开发端做极端工况验证、台架与道路多轮试验;供应商须通过严格审核,入口检验和过程监控全覆盖;工厂里用智能化监测把住装配关键参数,实行批次放行;售后推进“鹰眼”监管、低分工单主动回访和周报机制,服务质量也开始见效。据通报,基于一线建议立项攻关已解决27项具体问题,很多改进来自最先接触车辆的技师和质检员。
放在市场环境看,这种不参与价格战、押注质量的打法短期里会增加成本投入,但有利于降低后续索赔和提升口碑,长期看更稳健。一些同行仍以价格争市场,可能带来销量起伏和利润压力。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坚持长期主义,守住质量生命线,朝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去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以企业通报为主,外部独立评估尚需更多时间检验。后续看点包括:能否把这些质量提升稳固到更多车型和产线,供应链在更高产能下是否稳住,以及市场竞争下销量与盈利的持续表现。
你怎么看这波“卖质量不打价格战”的做法?评论区聊聊。
#百度带货夏令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