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我今天不聊车价,不聊配置,咱们来聊点“保命”的事。
你有没有过那种瞬间?开车走神一秒,前车突然刹车,心跳直接提到嗓子眼,手忙脚乱踩下刹车——万幸没撞上,但后背已经湿透了。这种情况,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能早就帮你刹住了。别以为这只是高端车的专属,从2025年6月30日征求意见截止后,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大变革: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货车,都必须强制安装AEBS!这意味着什么?以后你买辆8万块的代步车,也得有这玩意儿,安全门槛直接拉高一大截。
这可不是画大饼。欧洲早就2022年就强制了,美国也定下2029年 deadline,日本更是从2021年就开始执行。咱们这次算是“打了个时间差”,但总算跟上了国际步伐。想想看,以前只有30万以上的豪车才标配的东西,现在连“买菜车”都得安排上,是不是感觉安全感直接“支棱起来”了?
AEBS到底有多神?
说白了,AEBS就是你车上的“隐形保镖”。它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甚至激光雷达,实时盯着前面的车、行人、骑自行车的、甚至滑滑板的。一旦系统判断“要撞上了”,而你还没反应,它会先给你预警,紧接着自动刹车,帮你把速度降下来,甚至刹停。美国NHTSA数据说了,装了AEBS,追尾事故能少38%,致命事故少20%-25%。这哪是配置?这简直是“真香”级的生命保险。
但现实有点扎心。目前咱们国家AEBS的整体装配率才60%左右,而且严重“贫富不均”。30万以上的车,装配率超93%,基本是标配。可8万块以下的入门车呢?装配率才2.6%!也就是说,十辆车里有九辆半都没这功能。这就好比富人住带安保的豪宅,普通人却住在没锁的大院里,你说这公平吗?新规一出,这差距直接被抹平,绝对是“顶呱呱”的进步。
为啥以前不强制?钱呗!
AEBS听着高大上,其实核心就三块:感知、决策、执行。感知靠摄像头和雷达,决策靠芯片和算法,执行靠线控制动系统。以前成本高,尤其是毫米波雷达和线控制动,动辄上千块,车企一算账,8万的车加这配置,利润直接“跌冒烟了”。所以很多车企就“劝退”了,只在高配或顶配给配上。
但现在不一样了。产业链成熟了,成本下来了。你看万安科技、亚太股份这些公司,早就搞定了AEBS+EBS的整套方案;豪恩汽电的感知系统一年卖十几亿;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的算法也能打。成本一降,强制安装才有了底气。不然,车企不得“气的蹦起来”?
横向对比:谁家的AEBS更靠谱?
咱们拿三款不同定位的车来说道说道。
第一款:特斯拉Model 3。这车的AEBS是基于纯视觉方案,也就是主要靠摄像头。优点是成本低,迭代快,OTA升级后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但缺点也明显,阴雨天或者大雾天,摄像头容易“睁眼瞎”,这时候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就出来了。不过特斯拉的算法确实牛,日常使用“上头”感很强。
第二款:小鹏G6。小鹏走的是“视觉+雷达”融合路线,感知更全面。而且它家的AEBS和NGP智驾是打通的,不仅仅是保命,还能提升驾驶便利性。比如在高速上,前车慢悠悠,小鹏能提前预判,柔和减速,比特斯拉那种“一脚刹停”更舒服。这才是真正的“驾驶玩具”,不光安全,还聪明。
第三款:丰田凯美瑞。老派选手,AEBS很稳,但保守。它更倾向于“提醒你”,而不是“替你做主”。有时候你明显在走神,它报警了,但刹车力度不大,得你自己踩。好处是不容易“误刹车”,坏处是关键时刻可能“拉胯”。属于那种“靠得住但不够惊艳”的类型。
新规来了,谁最受益?
毫无疑问是消费者,尤其是买低价车的消费者。以前花8万块,安全配置抠抠搜搜,现在直接给你拉满,这波属于是“天塌了”式的大利好。其次是产业链公司,像做雷达的豪恩汽电、做线控制动的万安科技、做算法的虹软科技,订单肯定要“爆”了。
但也有车企要头疼。那些靠低成本走量、安全配置能省则省的品牌,以后日子不好过了。以前靠“价格屠夫”策略,现在安全底线一划,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拼的才是真本事。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
猫哥我一直觉得,一辆好车,动力可以不猛,内饰可以朴素,但安全配置绝不能妥协。AEBS这种能救命的功能,早该普及了。以前它是个“选配”,现在变成“标配”,说明咱们的汽车消费在进步,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想想看,以后你开着一辆十万块的车,却拥有以前百万豪车才有的主动安全,是不是感觉“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都有了?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