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场风云再起的瞬间,广汽传祺像在夜里点亮了一个微光灯,9月的销量却并非全无波澜,而是带着话题性与争议的翻身信号。 9月单月3.6万辆的销售数字,较去年同期3.47万辆实现3.77%的小幅增长,成为集团内部唯一在9月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自主品牌,除广汽丰田外再无其他。
把 messy 的大盘放在眼前,传祁在两大主力的阴影下,仍然顽强挣扎,但这一次“翻身”带来的意义远不止一个数字的跳跃。 广汽集团的9月总体表现并不乐观。
集团公布的9月产销快报显示,总销量为17.3万辆,同比下降5.5%,年内累计则落到118.3万辆,同比下滑11.34%。 两大“压箱底”的主力品牌——广汽埃安与广汽本田始终难以摆脱低迷势头,导致集团整体难以实现真正的“翻红”。在这个背景下,广汽丰田成为唯一持续向上的品牌,这也折射出集团内部结构性问题的集中表现:自主品牌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短期内找到突破口。
不过,在9月这个时间点,传祺像在沙漠里看到了一缕绿洲。 它没有用海市蜃楼般的神话去掩饰挑战,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回答了外部的质疑。
9月份传祺的销售结构中,SUV和MPV两大细分市场都呈现出积极信号。 MPV家族9月销量为14672辆,环比增长36.7%;SUV家族当月销量达到20135辆,同比增长29.7%,两大细分领域均实现破万,成为传祺在本轮市场波动中的“救命草”。这让传祺在2025年的起步变得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全面放大为灾难,而是有了可供期待的拐点。
要理解这一下小幅度的“回暖”,需要把时间线拉长。 2024年,广汽传祺经历了持续的增长期,销量从32.4万辆增至41.4万辆,在2024年12月甚至创下单月5.8万辆的高点。
这段时间的光环并未直接转化为2025年的稳定红利,市场在2025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竞争。 传祺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逐渐被新能源车的浪潮吞没,新能源细分市场的竞争者们在中高端领域逐渐形成对燃油阵营的压迫。
广汽传祺原本把2025年视为“全面智驾突破与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之年”——与华为的合作落地,被寄予宏伟的智驾蓝图。 总经理黄永强在去年公开场合喊出:2025年是传祺全面智驾突破之年,华为的加入将推动传祺成为中国智驾头部品牌。
现实却没有像愿景那样顺风顺水。 9月之前,传祺已经连续8个月销量同比下滑,年初至今的累计下滑接近20%。
9月后,累计下滑幅度虽然缩窄至15.84%,但要把局势从“下降通道”彻底改写,显然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强的市场对策。 从市场结构看,问题不止于一个品牌的周期性波动。
新能源化进程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快速推进,MPV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者包括岚图梦想家、腾势D9、别克GL8 PHEV、魏牌高山等,王朝网旗下比亚迪夏的出现也对中端MPV市场形成冲击。
这些变化直接给传祺的燃油MPV带来巨大的压力。 前1-8月,传祺的两款主力燃油MPV传祺M8、传祁M6的销量分别为3.55万辆和2.11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6%和23%。
燃油MPV的下滑并非孤立现象,2024年传祺的燃油MPV矩阵已显压力,传祺M8、M6的降幅分别为22%和8.8%,而新能源车传祺E8在2024年保持增长才勉强让整体数字维持住,但2025年仅靠E8难以覆盖燃油MPV下滑的缺口。 前8月,传祺E9 PHEV累计销量为2.27万辆,同比增长1.81%,显然新能源车型的贡献仍不足以全面扭转局面。
在新能源领域,传祺并非无所作为。 2023年以来,它就宣布了一轮新能源产品布局的加速,现有5款新能源车型覆盖15万到30万区间的插混MPV/SUV市场。
其中“向往系列”作为重点推进的新能源阵容,向往S7、向往S9已经进入市场。 尽管阵容看起来丰富,但市场反馈并不尽如人意,除传祺E8 PHEV尚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外,其余新能源车型要么边缘化,要么处在持续爬坡阶段。
官方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传祺新能源与节能车型累计销量约5.7万辆,同比增长7%,但乘联会披露的9月新能源车销量大约在7000辆,与行业总体数额相比,传祺的节奏与规模依然偏保守。 更广的行业背景是,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在1-9月的累计批发达到1044.6万辆,同比增长32%,这对任何一个以新能源为关键转型节点的品牌都是巨大的挑战。
传祺的新能源矩阵,虽覆盖了E9、E8、ES9等车型,但在市场规模和认知度上与头部玩家相比仍有差距,只有E8拥有相对稳健的市场表现,其余车型的市场热度和规模化效应仍待放大。 靠黄永强掌舵近两年的传祺,在新竞争格局下如何真正“打开局面”,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华为智驾等合作带来的潜力,是外界对传祺寄予厚望的关键变量,但光有技术积累还不够,产品力、供应链灵活性、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多维度的协同才是决定胜负的要素。 电动车消费升级、用户对智能化体验的追求,以及市场对高性价比的需求,都会直接倒逼传祺在今后的产品迭代中进行更精准的定位与更灵活的策略调整。
或许我们可以把传祺当前的处境理解为一个“试错+调整”的阶段。 它在传统燃油MPV的优势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面前,选择以新能源为侧翼进行叙事升级,同时通过SUV的强势表现来支撑销量结构的稳定。
9月的短暂回暖给了管理层一个明确信号:只有在细分市场实现结构性的改善,才有可能改变全年曲线的命运。 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越发白热化,行业的红海已从价格战转向技术与体验之战。
传祺需要的不仅是新车型的投放,更是对现有车型进行更具竞争力的迭代,对智能化、续航、充电便利性等核心痛点给出更快、更清晰的答案。 请将目光投向未来:如果传祺要在2025年及以后真正实现由“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它需要在两条线同时发力。
一是继续巩固SUV的增长势头,提升高端与中端车型在价格与配置上的竞争力,确保在高端细分市场建立稳固的用户口碑;二是把新能源阵列的每一个环节做深做透,从动力系统的实际表现到智能驾驶的落地应用,再到服务网络的快速响应,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信任度。 只有当消费者在体验、口碑和售后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循环,传祺才能在这场新能源与传统燃油的拉锯中真正扭转局势。
从行业趋势看,传祺的路径依然清晰,但挑战也在加速逼近。 你会如何评价传祺在新能源转型中的策略与执行力?在你看来,传祺下一步最需要重点解决的痛点,是车型矩阵的重组、还是对智驾体验的快速落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博弈中,传祺到底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风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