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街头,原本只是打算去找家小面馆的我,被一阵发动机轰鸣声硬生生拐了过去。
那动静不是一般电瓶车能发出来的,声音像是有人用金属勺子敲锅底,再配上人群里此起彼伏的“哇哦”,一下就把我的午饭计划搅黄了。
顺着热闹走过去,一眼看到舞台灯光闪得刺眼,却没明星红毯——主角是两辆闪着冷光的小排量踏板车:新大洲本田 NS150XC 和 SquareX125。
场面比摩博会还热,几个骑友围成半圈,有人蹲地摸轮胎花纹,好像下一秒就要拖去泥路跑个测试。
价格一出来,人群里的呼吸明显顿了一拍——NS150XC 19980 元起,还有 21280 元 PRO 版;SquareX125 则是 12680 元。
有几双眉毛挑起来,但看配置单的时候,那些质疑表情很快变成了“嗯,这价有它的道理”。
尤其 NS150XC,KYB 长行程倒置前减震、MAXXIS 全地形胎、BOSCH 双通道加弯道 ABS 配 TCS,这组合就是告诉你:“我不想只在城市里跑。”
780mm 座高和165mm离地间隙,让坐上去的人都有种今晚该往郊外冲的错觉。
动力也不是摆设,本田 SH-EP 平台上的 150cc 发动机,大拉同款,11.4kW 功率、14.4N·m 扭矩,加 PGM-FI 电喷系统、ACG 静音启动与怠速启停,全套科技装满。
这规格,说它是 ADV160 的缩短版不过分,但某些地方更狠,比如多功能开关直接集成行车记录仪,你骑出去的一切都能留档。
我脑子立刻跳出一个画面:朋友圈有人晒视频炫耀刚才急转触发弯道 ABS,就跟滑雪爱好者展示自己翻转动作一样。
现场还有个让我忍不住笑的小插曲。
一位老骑友半蹲着,用手抚那条 MAXXIS 胎,一脸坏笑对我说:“这胎是真勾引我进泥坑。”
他的神情,是机械迷特有的兴奋和试探欲望混合在一起,看得出来他已经开始盘算周末去哪儿虐它。
我突然意识到,这类跨界踏板最大的魔力,就是让两拨完全不同的人心痒——一拨喜欢稳定代步,一拨渴望偶尔脱轨,不管最后有没有真冲进荒野,都先买个可能性放兜里。
另一边站的是 SquareX125,它整个人设反差极大。
如果说 NS150XC 是穿工装靴背登山包准备出城的人,那么 SquareX125 更像戴鸭舌帽提相机逛文艺市集的新潮玩家。
“方正造型”这个官方词,我第一眼觉得它是在用外形喊话:“我是独特烟火”。
动力来自升级后的 eSP 平台上的 125cc 发动机,7kW 马力虽然不会让你飙到泪流满面,但够轻快灵巧。
配5寸 LCD 仪表、SmartKey 智能钥匙,还有20W 快充接口,一副专为年轻用户列出的装备清单。
但最绝的是那些奇葩设计:后座垫可以翻当靠椅,小桌板藏里面临时办公或喝咖啡,多功能载物架则满足露营党移动仓库幻想。
有些人买它恐怕根本不是为了骑,而纯粹为了街角摆摊卖奶茶时顺手用得舒坦。
从行业背景看,本田系一直遵循价格与品质挂钩,新大洲本田延续这一传统。
在中国市场,小排量冒险风格选择其实很少,对预算不到三万又想尝鲜的人来说,NS150XC 填补了一块空白——保留冒险基因,又适合每天上下班。
而 SquareX 的混搭思路,更明显瞄准生活方式标签,把无钥匙启动、导航投屏跟护手罩、防风挡绑一起卖,其实就是告诉消费者,“你的交通工具,也是你的社交名片”。
当然,也有人摇头,说这些花哨配置最后还是逃不了堵车现实;还有怀疑越野性能到底几分真几分噱头。
但现在很多人的消费并非只求速度,他们追求参与感,自带故事滤镜的生活状态。
本质上这跟摄影圈有人买徕卡拍猫差不多,你不能简单用理性参数解释他们为什么愿意掏钱,因为看的不是照片清晰度,而是一种身份认同感。
这两款车显然抓到了这个心理点,在营销层面甚至比技术亮点更精准。
想到这里,我又跳回去年冬天北京胡同口见过的一幕:一个女孩骑复古小踏板停下,从后箱拿出折叠吉他弹歌,那种自由随性的画面对旁观者杀伤力巨大。
今天重庆发布会上亮相的新大洲本田,也许正在制造类似瞬间,只不过乐器换成桌板,把舞台搬到了碎石路。
从品牌策略来看,这是聪明而大胆的一步,中国以前很少见这种跨界定位,大多数厂商还明确划线——运动归运动,通勤归通勤。
而现在他们模糊掉界限,让产品自带多个入口,你选哪条门进去,然后发现另一条门其实也挺合适。
所以如果让我选,还真犹豫。
不因为参数纠结,而是不知道自己更需要哪份体验。
一边是方方正正可以翻出桌子的城市漫游者,他可能晚上坐街角喝奶茶聊人生;另一边踩着 MAXXIS 胎扎进荒地的大冒险家,会拍下每次急转的数据做纪念。
这两个角色,看似毫无关联,却都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既希望日常安全舒适,又希望随时拥有一点“不按规矩来”的权利。
不知道你呢?
以后夜色里的街口遇到其中之一,会不会突然想加入他们队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