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UNI-K智驾初体验:当科幻片场景照进现实

长安UNI-K智驾初体验:当科幻片场景照进现实

长安UNI-K智驾初体验:当科幻片场景照进现实-有驾

上周五晚高峰的北京东三环,我的手机导航显示前方3公里拥堵耗时48分钟。后座的孩子开始踢椅背,副驾的妻子第三次检查幼儿园群消息,而我的右脚在刹车和油门间机械切换——直到后视镜里那辆UNI-K突然打开"灯光秀"。

流水的转向灯像星际战舰的离子炮划过暮色,呼吸式格栅灯带随着车流节奏明灭。这辆UNI-K竟在蠕行车流中表演起了"灯光芭蕾",引得隔壁特斯拉车主摇下车窗拍照。作为十年燃油车老司机,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国品牌的智能科技,早就不再是配置表里的冰冷参数。

被堵车驯化的我们,早该换种活法
三年前试驾某德系豪华车时,销售骄傲演示的"自动跟车"功能,在加塞车辆面前吓得急刹死机。如今长安UNI系列搭载的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已经能像老司机般预判隔壁车道出租车的变道意图。当系统监测到右侧车辆车轮角度偏移时,会提前0.5秒开始线性减速——这个细节让我想起围棋AI的"胜负手预判"。

更意外的是APA6.0自动泊车对"野生车位"的征服。在簋街餐馆后巷,当我的高尔夫还在为侧方车位进退维谷时,同事的UNI-V已经完成了一套行云流水的"蟹行泊入"。后轮随动转向技术让这个5米长的家伙,在比车身长80cm的空间里上演了现实版"华容道"。

科技的温度,藏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
带孩子去崇礼滑雪那次,零下15℃的清晨,手机APP远程启动的不仅是发动机。座椅加热自动调至"宝宝模式"(低于成人档位3℃),空调出风口避开正对儿童安全椅的方位,连香氛系统都切换成无酒精的雪松香型——这些细节让我想起第一次给孩子买安全座椅时,那些要手动拆卸的复杂接口。

CS75PLUS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更像个隐形管家。PM2.5浓度超标时,中控屏不会弹出烦人的弹窗,只是默默把新风量增大15%。有次接醉酒同事,他在后排吐得昏天黑地,而我在驾驶座闻到的是系统自动激活的柠檬草香氛。后来才知道,这套系统能根据声音分贝和体动频率,智能判断乘客状态。

关于未来出行的三个反常识发现
在长安科技开放日体验的"卫星远程控车"技术,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工作人员在展厅用平板电脑操控20公里外停车场里的UNI-K,完成直线行驶、直角转弯、甚至倒车入库。这哪是汽车?分明是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更震撼的是欧尚Z6的"车外语音控制"。抱着超市购物袋站在尾门前,只要说声"小欧开门",比用手肘戳感应区优雅多了。当我在暴雨中腾不出手时,这句咒语比任何钥匙都可靠。

试驾完回家的高速上,UNI-K突然提醒我切换智能节油模式。原来它通过云端数据,识别出前方5公里有连续下坡路段。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让人想起总在你掏烟时突然出现的奶奶。

看着仪表盘上闪烁的"智慧云控"图标,突然理解为何长安要把V字车标进化成无边界格栅。当汽车开始思考,出行就变成了生活方式的延伸。下次再遇上堵车,或许我会打开UNI-K的K歌模式——反正,总得有人给后座的熊孩子唱《孤勇者》不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