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以下是一篇1000字左右、字数重组、意思不变,并保留原主题,模仿和菜头式犀利幽默风格的重写文章:
---
2万吨的汽车干翻8吨的卡车?理想的宣传,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国企中国汽研也跟着“强强联合”,联手上演了一出“物理奇观”。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搏杀,已经进入了“突破键盘侠、直捣物理定律”的阶段。
近年来,新能源车市场就像是菜市场淘鸡蛋,各家神仙打架。研发、智驾、供应链,卷完技术卷服务,没想到最后还得卷宣传。理想作为新能源头部玩家,新上市了一款纯电SUV理想i8。讲道理,这车除了那张脸和一堆细碎服务,也没太多新颖。可偏偏宣传攻势如狼似虎,铺天盖地的水果、视频平台都被卷了个遍。这原本是常规操作,可这次的广告片却“炸了锅”——理想i8撞击乘龙卡车,一撞之下,卡车前脸变形,后轮都飞天了。好家伙,这得是在公路上飙出了漫威的既视感。
起初,网友的第一反应:理想牛!可是冷静下来再琢磨,舆论风向变了。这玩意儿咋看怎么离谱——轻的轿车,把“钢筋铁骨”的大卡车给掀翻了?随便一个老司机都得怀疑人生,难道理想在给汽车塞了铀弹头?
果不其然,乘龙卡车也酸爽地坐不住了。你说卡车前脸被撞没了也就算了,还顺带把整个品牌的安全形象都干没了?人家法务部第一时间上线,整装待发。理想本想借这波“硬刚大货车”,秀一把自家碰撞安全。结果阴沟里翻船了——毕竟,正常情况下,轿车怼卡车大多数是以小车被拍成纸片告终。现实生活里哪个聪明人拿着电动车主动撞大货车?
当年某大厂搞反向测试,还能糊弄下不懂行的,这回直接对着社会常识开炮。理想的宣传团队是不是觉得观众都刚从月球回来,忘了地球引力定律了?
当然,锅不能只甩理想这一家。中国汽研也必须拉出来说一说。理想的回应异常迅速——“这是第三方中国汽研组织拍摄的,我们只是借力。”细究视频,遮都不遮,车身logo明晃晃写着中国汽研。但问题来了,汽研到底“怎么动的手脚”?为了造势,搞个剧情化撞击,把实验室变成好莱坞片场?一个权威国企,堂而皇之地参与黑箱实验,这把牛皮吹得连物理老师都要拍案叫绝。
更离谱的是,既然你敢放出视频,就该交代清楚所有实验条件。不然谁知道你给卡车踩没踩刹、车重多少、侧重心在哪,还是直接P了个CG?挂着“第三方权威”的壳,实则暗搓搓帮车企作秀,试问信誉何在?消费者真假难辨,岂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说白了,这种宣传和卖假波鞋一个套路:都在美化自家产品,可你不能违背基本常识。车主们都知道,在马路上见到大货车,第一件事不是去“硬刚”,而是敬而远之。你理想宣传队这一出反向操作,是在给新司机洗脑吗——以后路上真比着勇撞大车,锅你背得起?
其实,这次风波本不算首次,理想纯电高端MPV上次就被舆论吊打,销量一蹶不振。这回纯电SUV一发布,八字还没一撇,先靠“神奇撞击”上头条。理想的营销部门,是不是以为流量就是一切,问题是,这种流量只会“流”进负面。当消费者因为你的广告产生误判,最终既伤了车主安全,也砸了品牌形象,还要不要市场口碑了?
顺带一提,理想还推出了“车规级小桌椅”,纯粹智商税的代表作。千把块的东西,看上去不过是路边定制饮水机的“升级版”。花哨归花哨,价格离奇,真金白银砸下去,就是一地鸡毛。
总结来看,营销没错,刷存在感也没错,但底线不能丢。违反科学、挑战常识,只为一时博眼球,一旦翻车,谁都洗不白。车企要想赢得信任,靠的不是戏法,而是让消费者真正觉得安全有保障。以后再想整新活,还是先去温习下初中物理,别让观众怀疑人生。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