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中东三国访问后,突然通过福克斯新闻喊话,我愿意飞往中国讨论外交和经济问题。
但他同时强调,访华的前提是中方必须主动发出邀请。这一表态看似是外交礼仪问题,实则暗藏玄机。
特朗普试图通过受邀访问的姿态,向国内展示其对华政策的主动权,同时为后续谈判争取筹码。
而此时,美国对华商品关税已升至125%,贸易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特朗普的急切访华请求背后,是美国经济的现实压力。2025年4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联邦赤字预计达1.865万亿美元,36万亿美元国债每天产生30亿美元利息。
加征关税的反噬效应明显,苹果iPhone生产成本因关税飙升14%,特斯拉上海工厂因供应链中断被迫减产。
美国小企业因中国反制关税面临市场萎缩,农业州的大豆、玉米库存积压,直接冲击特朗普的核心票仓。
美国试图用中东筹码向中国施压。2025年5月,特朗普访问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签署总值2万亿美元的技术换资本协议。
但沙特主权基金因油价波动缩水12%,阿联酋的1.4万亿美元远期投资充满变数。
这些纸面协议难以替代中国市场的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沙特在签署协议的同时,悄悄推进对华石油人民币结算试点,削弱了美元霸权根基。
7月11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吉隆坡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提出三项核心条件,要求中国三年内采购数千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和能源。
停止进口俄罗斯与伊朗石油,否则对中国企业征收500%二级制裁关税。
开放云计算、金融等核心市场。中方当场划出红线,台湾问题不容交易、科技管制必须取消、对等关税立即解除。
7月28日,中美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相府开启第三轮谈判。美方将能源议题列为第一议程,援引6月美国财政部报告,指控12家中国实体为俄罗斯能源贸易提供清算服务。
中方则出示海关数据,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提升至51.8%,与142国共建的贸易网已稀释对美依赖。
双方在5小时磋商中陷入僵持,美方提出的三年采购计划被中方评价为苛刻到不具可谈性。
谈判期间,特朗普在国内面临双重压力。福克斯民调显示57%美国人认为其对华过于软弱,而农业州选民因大豆出口暴跌举行抗议。
为转移矛盾,特朗普于7月29日突然改口,声称除非中方用八抬大轿邀请,否则没兴趣访华。
这种戏剧性变脸实为国内表演,同日,美国商务部悄悄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人工智能芯片,逆转了三个月前的封锁政策。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痛点。7月15日,中国宣布对电池技术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此前已限制稀土磁体出口。
福特汽车因钕铁硼磁体断供暂停电动车生产线,洛克希德·马丁导弹工厂库存告急。
美国防部报告承认,90%的重稀土依赖中国,重建供应链需至少五年。
同时,中国海关查获总值23亿美元的越南转口商品,这些美国货伪装越南制造试图规避关税。
经济数据揭示博弈真相。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贸易占比降至10.2%,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2.7%,光伏组件占全球份额达85%。
相比之下,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较2017年下降38%,页岩油企业因失去中国买家裁员1.2万人。
中美在瑞典会谈中同意延长关税休战期,但未解决核心分歧,美国要求中国停止国企补贴,中国坚持美国取消芯片禁令。
7月30日,中国公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设立5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同日,中俄蒙签署《草原之路》陆运协议,年货运量提升至4000万吨。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经济韧性,为谈判增添砝码。
而特朗普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声称可能很快访华时,北京回应只有四个字,相向而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