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退出在华合资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航天三菱”),并终止该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三菱汽车表示,为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转型,公司重新评估了其在中国地区的战略,并决定终止对合资公司的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三菱汽车的退出早有预兆。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7月初,沈阳航天三菱已完成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三菱汽车已退出股东名单,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新股东,持有该公司49%的股权。
天眼查App截图
对于与三菱汽车合作的终止,《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次致电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均无人接听。此外,记者尝试联系该公司股东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未获接听。
公开资料显示,三菱汽车在华采取“先零部件后整车”的经营思路。1973年,三菱汽车以出口中型卡车开启中国业务。1983年,三菱与北京汽车工业公司合作,建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吉普牌轿车和越野车,正式切入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三菱通过帕杰罗等进口车型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迅速成为公务车市场的“宠儿”。1996年,北京吉普投产帕杰罗Sport,进一步提升三菱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1997年,中国第一家发动机合资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紧接着在1998年,东安三菱也宣告成立。这两大合作平台,成为三菱发动机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一度占据国产车近三分之一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三菱汽车已退出了在中国的整车业务。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三菱”)于2023年3月暂停生产。同年10月24日,广汽三菱发布公告称,出于经营需求,经广汽集团、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一致决定,将对“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活用现有产能,停止三菱品牌汽车的生产。
广汽三菱官网截图
同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
2024年3月,广汽三菱完成工商变更,更名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其100%股权转让给广汽埃安,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和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退出股东名单。
此外,记者注意到,三菱汽车面临的在华困局,也是日系车企在华竞争的缩影。此前,日本铃木汽车已退出中国市场。2024年,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数据,今年6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其中,日系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份额为1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实习生吴佳睿对本文亦有贡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