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3财报的数字乍一看挺唬人,全球交付了49.7万辆车,创了历史新高。可华尔街那帮人精却笑不出来,财报后的股价走势,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因为营收涨了12%的同时,净利润那栏赫然写着:缩水近四成。钱,越赚越少了。
这种感觉就像你家开的包子铺,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卖出去的包子堆成了山,结果月底一算账,发现刨去面粉和肉馅钱,自己兜里没多几个钢镚,甚至还少了。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累死累活贡献了近17万辆的业绩,新出的六座Model YL也确实让九月份的销量回了口血,但这些热闹场面都没能掩盖一个尴尬的事实:这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虚胖。
而在大洋彼岸,比亚迪那边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没怎么开发布会,也没怎么上头条,就悄悄地在第三季度卖掉了58.2万辆纯电车,比特斯拉足足多了八万五千多辆。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差不多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小半年的量。更要命的是,这已经是比亚e迪连续第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把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了。
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牌桌上的规矩就已经变了。过去,大家造车都得瞅着特斯拉的脸色,学它的技术,模仿它的模式。可现在,风向似乎掉了个头。就在2025年5月,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闪充刀片电池,直接通过了那个号称史上最严、2026年才正式实施的新国标GB38031—2025。这个标准有多苛刻?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这些都只是开胃菜。最狠的是针刺测试,别的电池被钢针一扎可能就冒烟起火,比亚迪的电池愣是做到了无明火、无烟。听说一个更夸张的测试是,50吨重的卡车从电池上压过去,那块电池居然还能用。这就不是在做测试了,这简直是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安全。
技术上的底气,才是真正让对手感到后背发凉的东西。翻开专利库看看,到2025年,比亚迪手里攥着的有效发明专利超过3.2万项,单单是电池技术专利就有9847项,而特斯拉是7629项。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三个电动车的核心领域,比亚迪已经用两千多项专利的差距,筑起了一道高墙。
当一个人不再需要模仿你,甚至开始给你定规矩的时候,你就该紧张了。比亚迪不仅自己玩得转,还开始拉着别人一起玩。2025年,它把自家的DM-i混动技术授权给了那个旗下有标致、菲亚特等一堆品牌的Stellantis集团。这招棋就很高明,我的技术给你用,你帮我把我的技术标准铺向全世界,我还能赚一份授权费。比亚迪不再满足于卖车,它在构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反观特斯拉,它似乎还在一条道上走到黑,坚持它的纯电单轨制。但市场需求是多样的,北欧充电桩多,大家喜欢纯电;南欧充电不方便,插电混动就更吃香。比亚迪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显然比只走一条路要稳健得多。
看看全球的布局就更明显了。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瞄准的是整个欧盟市场,可以巧妙地避开关税壁垒;在南美的巴西工厂,更是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据说连巴西总统都给自己订了一辆。前三季度算下来,比亚迪新能源车总销量326万,纯电就卖了160.6万台,比特斯拉多了快40万台。这个差距,已经比很多车企一年的总销量还要多了。
现在回头看,这场新旧王者的较量,胜负的天平早已倾斜。当大家还在为特斯拉的交付量欢呼时,比亚迪已经悄悄地把2025年全球纯电销冠的奖杯揣进了兜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销量超越,而是一场从技术、产品矩阵到全球化战略的全面胜利。未来的新能源牌桌上,来自中国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响。
所以,到底是谁不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