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数字化暴雨刚过,在路边的金属雨棚下,我见证了一个“老油条”与新风口的碰撞。*26款星越L*就静静停在马路尽头,*莫高蓝*的车漆在刚刚落下的雨滴中反射出科技感十足的蓝光。旁边几位车主正在围观新车的*前脸*,一位老头皱着眉头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这不是沃尔沃嘛?”很显然,他被新车的“豪华气质”给下定了判断,哪怕车标和口音都不太对。
如果你是那个站在雨棚下的路人,会不会有点疑惑:*为什么现在的燃油SUV*还能玩出这么多花样?不是都说新能源才是风口,燃油早就被甩在后面了吗?话说回来,你又会不会在想,一个*售价14万出头的SUV*,凭什么凭本事月销两万台,扛住了智能化、电动化的双重浪潮,还能让旁人怀疑自己的品位。
证据一:官方申报里写得明明白白,*26款星越L*的尺寸又涨了,*长宽高分别是4795/1895/1689mm*,轴距2845mm。没人会跟你讲什么天上掉馅饼,只是把“修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锤。车身加长25mm,照顾了后排的腿,也照顾了设计师的美学优越感。气场不用吼,光站着就自有范儿。
证据二:车头的*内凹进气格栅*和*竖向镀铬饰条*,把原来外凸的倾向又拉回“老派豪华”的正轨。*眼尖的网友*立马开玩笑:这明明就是“沃里沃气”,隐隐有点XC90内味。可你要真以为只是面子工程,那就失算了。
真正的杀招是在引擎盖下藏着。*2.0T高功率发动机*,*272马力*,和*领克03+同款*,功率一下子飙到了*200千瓦*,一把把本田CR-V、丰田RAV4、日产奇骏都甩在后面。关键是,厂方很可能让你加*92号汽油*就行,油腻中年、精明少妇飙起来都不用肉疼钱包。技术换代带来的不是多喝油,是更精打细算地赶路——“吃得少,跑得快”,谁说不是内卷下的精致变轨。
再说那些玄乎其玄的智能配置。*10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还搭载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其实大部分人连“毫米波”和“NOA”到底是什么都分不清,但只要销售说:“高速自动驾驶、泊车自己来”,不少人就像选购理财套餐一样开始算人生的“增值空间”。副驾驶新加了娱乐屏,开车的老张坐主驾,副驾的媳妇刷剧,孩子后排开后座电动,一家人各得其所,连车里的矛盾都能靠*Flyme Auto*智能系统来调解。
*大尺寸双联屏*,*高通8155芯片*,*水晶游艇挡把*,这些名字听着就洋气,像给普通日子套上了科技的滤镜。声音系统还整了个叫*Flyme Sound无界之声*的,16扬声器,主驾按摩、副驾腿托、后排座椅电动调节,一套下来,你就能给自己找出一百个理由不下车——这不就是“移动舒适港湾”吗?不想出门也能实现“在车里搞定一切”。
在冷静的销量数据面前,情怀不值钱。*6月零售21668辆*,燃油SUV第一,2025年上半年销冠已是板上钉钉。价格呢?*13.72万起*,新款大概率也就在*14万-18万*的区间。对比一下,一边是合资老对手:*CR-V的193马力、RAV4的171马力*。一边星越L“全副武装”:更大的空间、更猛的动力、更全的智能,还是“支持国产”的标签,绝对“指哪打哪”。有些人开惯了合资,总觉得自主品牌只会“性价比”。但这年头,“豪华平权”的名义里,自主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低价找存在感的小孩了。
说到底,星越L不是想做燃油圈子的“守成者”,而是开始变成带刺的攻击手。*272马力*,*Flyme Auto车机系统*,一套智能座舱组合拳,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到,这玩意儿不是来做口碑保守的“老家伙”,而是要把电动化的游戏规则拿来反卷一遍——还真有点“六边形战士”的架势。
专业视角里,*燃油车的卷*不是一时兴起。它其实是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共同完成的“精密手术”。当下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承受电动化焦虑,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放弃燃油的稳定体验。只要驾驶习惯、使用频率、场景多元,*油车永远不会真正过时*。只是卷到这个份上——发动机马力和智能座舱一起堆,市场的同质化风险也随时在叫门。好货多了,反而变得选择困难,“卷王”们谁能最后冲线,依然要看用户与品牌的双重默契。
作为一个多看现场技术升级、也冷眼看价格厮杀的人,有时候会有点自嘲:*国产品牌的进化*总像那些刑侦现场——一切堆到极致后就是一场“大冲突”。没错,配置满天飞,动力值溢出表,实际体验如何、“车机灵不灵”,你想拿到标准答案其实没那么容易。无论是警局里“证据链”的深挖,还是汽车行业里“升级版卷王”的进化,都像在盲盒里找真相。表面上“一站式解决”,但每一步都能冒出新问题——豪华做到了,可靠性如何?智能化极致了,数据安全和后续维护呢?
所以*26款星越L*的出现,绝对不是结束,更像是一次高维游戏的再开局。燃油车的文明,看上去在“卷翻全场”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一个老问题:技术升级与体验提升,到底能不能给消费者真正带来“不焦虑”的现实享受?你会选择性能马力和智能座舱的“配置大礼包”,还是会看中“稳妥可靠的老本行”?
很多人喜欢问我,“油车还值得买吗?”我能给出的只有冷静建议:看需求、看预算、算实际场景。至于这个“卷王”,真成了你的不二之选还是又一轮“营销热潮”,终究没人能下最终判定。我只能把问题留在最后:如果你站在现场,会不会被智能化和性能的卷风吸引进去,还是会选择继续在自己的世界原地打转?技术的进化是逃不过的命题,但谁才是真正的终局赢家,每一次都值得我们再冷静思考。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