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买千里科技股份,吉利成焦点,华为方案没被选

进展得比预期快,不少人都看懵了。奔驰以13.39亿买下千里科技3%的股份,直接把吉利、吉利的智驾、千里科技都推到了镁光灯下。市值莫名其妙暴涨的千里,旗下“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已经在吉利、领克、极氪等车型上市跑了好几圈,前景明晃晃地摆在那。不少吃瓜群众再度复读:“华为不香吗?奔驰怎么不选华为?”一句话把专业变成老坛酸菜风味。但本案并不那么简单。

如果你是奔驰高管,现在在会议室里盯着中国市场的数据,面对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智驾产品一路狂飙的态势,选择要不要和吉利“搅一搅”,是个比选购家电复杂几十倍的活儿。旁边的同事小声补刀:“买华为不就完了?”但你很清楚,往往真正的决策,跟理所当然的“香不香”,差着不止几个台阶。

表面看,这就是一场技术投票。吉利千里科技的智驾方案——尤其“千里浩瀚”——在近半年里从H3落地到10万元级燃油车、到高阶极氪9X上跑Thor-U高端算力,已经用现成产品自证了能力,更别说那850万量级的L2数据池。这些数字在PPT里很漂亮,被投行分析师拎到桌上,配着星睿智算中心23.5E FLOPS一顿摩擦,仿佛智驾界的马斯克附体。奔驰也不是第一次踩吉利的坑,车机系统早就要用他们的Flyme Auto,一起造动力总成,一起玩smart,这关系你侬我侬,说起来比和华为“试试再说”更踏实。

但这也不是单纯的“哥俩好,技术牛”。业内都看得出来,奔驰的痛点是豪华品牌在中国本土化智驾场景里的“掉速”。在一个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用智驾包装高端化的市场里,奔驰不敢慢。华为当然很香,跟广汽、长安、北汽、赛力斯各种合作也很能打,口碑有。但华为的合作模式也有个“硬性绑定”的小尾巴,技术先进,但对车企定制的不妥协,有时候就像餐厅里只上全套套餐,不支持自由加菜。想要和车企谈“灵活适配”“更懂车企”,吉利和千里科技反倒成了定制化的“亚麻隔夜粽子”,虽口味没那么高端,但没那么难消化。

话又说回来,千里科技真是一把好牌嘛?数据和算力之外,人才和技术路径才是真正耐看的底牌。王军、陈奇两位前华为高管直接扛起千里浩瀚,端到端大模型算法玩得飞起,“WM世界大模型+车端VLA大模型双向校验”,能实现更聪明的场景应对。如果你爱看技术论文,随便瞄一眼就能发现千里浩瀚在城区智驾和高速的实际体验上,用户反馈“超预期”,团队甚至四个月就迭代出了域控制器级别效果。用一句行业黑话,“代码是不会撒谎的。”

再补一刀,千里科技本质上正在对标华为引望车BU。去年吉利合并动作频频,《台州宣言》后力帆科技改名千里科技,这场“科技换道”的剧情算是走到了高潮。行业视角下,这不是简单的造车小九九——而是力图让中国智驾系统从“搞一套自己的”“跟上头部玩家”进化到“能批量赋能整个行业”。华为证明了中国智驾可以弯道超车,千里科技要试试能不能把技术再翻一遍,让大部分车企都用得起。

资本市场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半年多,千里科技从7.5块涨到13.86,单凭八卦还涨不过这么猛。现在,港股上市箭在弦上,市场都看着这张“与华为竞争”的新牌桌,谁的供应链效率高,谁能让算法为不同车型、高低价位定制下沉,大概率就能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奔驰买千里科技股份,吉利成焦点,华为方案没被选-有驾

吃瓜的角度当然可以问:“奔驰为啥不选华为?”但如果你用一只手捏住供应商名单,一只手翻着年度成本表,就会发现这个选择本质上是“车企工程适配和商业议价”的事儿。华为技术强,合作模式却高门槛,愿意花钱玩深度定制的大厂不多,而千里的模式,是“你需要啥我给啥”,且有吉利、大数据和人才做后盾。毕竟术业有专攻,天空才是极限,车企更在乎工程实现、“低焦”成本和前装周期。

奔驰买千里科技股份,吉利成焦点,华为方案没被选-有驾
奔驰买千里科技股份,吉利成焦点,华为方案没被选-有驾

说到底,大道理都明白,现实套路才致命。行业里有个人说得好,“干工程的都知道,最贵的不是技术,而是适配和落地”。华为厉害,但不便宜,不屑低价定制;千里科技和吉利多线铺开,愿意为你拆鞋垫掏心窝。说穿了就是看谁更“了解车企的穷”。

我这个行当(法医眼里,啥都能被当成“证据”来看),最常见的就是冷不丁冒出来的现实悖论。谁都以为技术是第一,最后胜出的却是那些“懂怎么聊报价、写方案、搞数据”的人。奔驰不选华为,是豪华车企在中国市场进化的一次“小型弯道超车”,不是谁落后谁先进,而是谁更适合解决今天的难题。

至于未来谁能把智驾做到极致——是开放赋能、是高码门槛、还是一锅烩——我这行向来“不下定论”。黑箱太多,变量太大,理性如奔驰,克制如吉利,聪明如华为,都不过是下一局博弈里的筹码。这轮下来,也许还有比千里科技更会适配、更会谈判的新玩家冒出来。毕竟风口轮番变,风正劲时谁都敢多赌一把。

奔驰买千里科技股份,吉利成焦点,华为方案没被选-有驾
奔驰买千里科技股份,吉利成焦点,华为方案没被选-有驾

你说如果你是奔驰决策者,会选谁?更懂技术的,还是更懂成本的?又或者到底“懂中国市场”才是王牌?这事,我不说教,你说说看。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