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初买凯迪拉克CT6,主要看上的就是它的大——大空间、大气质。中大型轿车,轴距超过3.1米,车长差不多有5.2米,开着舒服,坐后排那感觉,简直是移动车上的客厅。可开久了,才猛然发现,这宽敞带来的烦恼一点也不少,尤其是我这台低配,没装后轮随动,坑爹的地方接踵而至。
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小区旁那条老窄路掉头,怎么也转不过去。朋友在旁边吐槽:哥,这车你得练‘倒车舞’啊。那时候没360全景影像,只能靠肉眼和感觉。后来4S店送了这个功能,才稍微有点底气。没后轮随动,车头转过来了,车尾甩得特别远,常常得往前挪两三次,打满方向反而卡住,动不起来。开车的时候我得提前算计:前车有无行人,路边电动车是否停稳,等招摇地转角。不然一不小心,就搁浅在路边,被后面车闪灯催促,尴尬得很。你有没有遇到过,路边车一多,转个弯变成大考?聊聊你的经验呗。
停车也是个活。曾经在一个商场地下立体车库里对着狭窄车位绕了半天,轻轻松松绕三圈都没停稳。旁边小车倒车两下就进去了,我呢,得摆弄四五把方向盘。4S店说:你这车位比普通紧凑型车型小不了多少,技术活。我脑子里就一个声音,想象着这像是皮鞋里穿进鹅卵石,硬塞不进去,肯定得费劲。关键是停车位隔壁一辆SUV侧停偏外,空间缩小,我倒车受限,就算用360全景影像,也只能慢条斯理地一点点试探,底盘蹭到啥都怕。
记得有次回家赶时间,终于停进车位就差一点点,结果主驾驶车门一屁股打不开。左晃右晃,车旁人都看傻了,我只能从副驾驶侧钻出来,狼狈得想钻地缝。售后说,像CT6这种大车,停紧凑位的车门打开角度有限,是常事。技术层面解释,我理解,但心理上真是憋屈。
洗车更是一桩小心事。一个洗车师傅跟我说:这车身大,跟普通轿车清洗难度差不多要翻两番,得多收点钱。一开始我还想争辩,后来细想也没错,表面面积比我的老雅阁大了不少,洗光光需要时间和体力。每次去,得事先问清楚价格,否则结账时又多出了10块钱。也算小算计,为省事,我直接办了会员卡,反正这年头哪辆大车不多花点洗车费?你说,这合理不合理?
日常进出那些小地方才真是让人头疼。小区地下车库的转弯通道狭窄得像迷宫,每转过一次弯,我都在心里默念:稳,别刮了。360全景影像变成了我第二双眼睛,不然真不敢挥霍信心。还有次去一个老街区的小店,门口塞不下,只能去远处的停车场溜达到比这贵的停车费,一趟饭吃下来多花了二十分钟找车位。其实我有点想念以前开的紧凑型轿车,至少停车不那么烧脑。乘坐体验和驾驶稳定性真的没得说,CT6在高速上稳得跟跑道一样,这是它的大优势。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自己写这篇有点跑题了,没深挖CT6的供应链和研发上那些味道。比如说,为什么低配版没有后轮随动功能?我去问了维修师傅,他说,这是厂商成本控制的明牌,后轮随动属于增加复杂度的系统,不算便宜,供应链协作稍有波动就可能延误大批量应用,所以只给高配配备。听起来有点像煮汤时,厂家先扔进大骨头提味,再看预算摊不开就少放几根骨头,味道差点但还能喝。换句话说,这就是技术和成本的博弈。其实我很奇怪,厂家怎么没想过连低配也入点这项功能,让体验一致?难不成大家都没仔细算过后续维护和用户体验成本的账?
简单算个账:CT6这个尺寸,油耗估计比紧凑型轿车高出个30-40%,加油费和保养费不少,别说,还得有心撑起那体积的轮胎和刹车系统,这就不单是买车花的钱,后续养护才是烧钱大户。有没有人试过算过这车真实养车成本?我到现在都是粗略估计,真数据少、样本小,不敢妄下定论。
顺带问一句,大家对大车的智能辅助功能怎么看?360全景影像算入门,还有没有些更实打实的技术突破?比如后轮随动不同版本差异大,未来能不能用软件升级补上?这我倒是没想过,莫非这条路也要像手机APP一样花钱解锁?
CT6这车,一硬核的大家伙儿,舒服是确实舒服,就是在城里用,特么麻烦绝对不少。希望以后厂家能在研发设计时多替用户考虑考虑,别只盯着参数和售价摆阵势。顺便,大家要是有更好适应大车的实用技巧别藏着掖着,分享下呗?我这低配加持的大码船,是真需要给力的过招手册。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