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

理想i8撞卡车测试,气囊全爆、电池没漏、车门能开,视频里它把8吨卡车撞得车头掀翻,仿佛成了“公路坦克”。可这波操作没换来满堂彩,反而激怒了东风旗下乘龙卡车,一纸声明直指侵权,法务已上线。这事儿闹得,比当年尊界拿迈巴赫“借”来测试还猛。当年迈巴赫没吭声,这次被“撞”的可是央企品牌。一场本该展示安全实力的测试,怎么就成了舆论翻车现场?我来带大家扒一扒这背后的设计门道、测试猫腻,和车企营销的边界在哪。

测试很震撼,但“重卡”是真重卡吗?

先说重点:理想i8在宣传片中对撞的那辆卡车,总重仅8吨。按中国国家标准,重型载货汽车的总质量必须≥12吨才算“重卡”。8吨?那顶多算个中卡。你告诉我这是“重卡碰撞测试”,就像拿个电瓶车去撞摩托车,然后说“我扛住了重型机车冲击”——标准解释空间太大,消费者不是傻子。

我理解理想想传递“我家车结实”的信号,但问题在于,真实世界里和轿车发生事故的卡车,大多是满载甚至超载的。高速上一辆砂石车空载都15吨起,满载冲过来25吨也不稀奇。这时候,8吨空车对撞的参考价值,到底有多少?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更离谱的是那个“车头掀翻”的画面。很多老司机第一反应是:这车头锁没锁? 乘龙这类卡车的发动机在驾驶室下方,维修时需要把整个车头翻起来,所以有专门的锁止机构。正常行驶中,这个锁是必须扣死的。正面撞上一辆锁死车头的重卡,车头不可能像纸片一样被掀起来。除非……它根本没锁。

这细节,懂行的一眼就穿帮。震撼效果是做出来了,可真实性和严谨性呢?

安全设计有亮点,但不能靠“剧本”堆人设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抛开争议,理想i8在安全结构上的确下了功夫。从视频看,碰撞后A柱没断、座舱没塌、车门能正常打开,说明车身刚性框架(比如前后纵梁、门槛梁、车顶横梁)设计到位。电池包无漏液不起火,也说明电池防护和高压系统断电逻辑是过关的。

这背后是“笼式车身+高强度钢占比高+电池包底部装甲”的组合拳。理想官方说白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超75%,热成型钢用在关键受力点。这不是吹的,是现代电动车的基本功。但问题是,这些设计是用来应对真实事故的,不是为了拍一条“炸裂”的短视频。

我试驾过几款主打安全的新能源车,包括理想L系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速时转向轻、刹车线性,高速时底盘稳、风噪控制好。这种调校是为了家庭用户安心,而不是让你去“刚”卡车。安全的核心是避免事故,而不是撞了还能活。

可现在车企的宣传越来越往“暴力测试”上卷。什么刮底、追尾、侧碰、对撞……仿佛不撞出点火花,就证明不了实力。但真实驾驶中,99%的事故都是低速剐蹭或中速追尾。你花几百万做一次100km/h对撞测试,不如把AEB(自动紧急刹车)调校得更灵敏一点来得实在。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用户怎么说?有人信,也有人“被冒犯”

我在几个车友群里聊了这事儿。一位开了三年理想ONE的老车主说:“我买理想就是因为安全配置全,AEB救过我两次。但这次测试……太假了,看着不舒服。” 他还提到,自己小区有辆理想L7被追尾,后保险杠凹了,但气囊没弹,车还能开,这才是日常。

另一位特斯拉Model Y车主则冷笑:“你们理想现在也开始搞‘表演式安全’了?我们当年撞护栏的视频也被说造假。” 言下之意,大家都这么干,别装清高。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但最扎心的是一位乘龙卡车司机的留言:“我们车头锁要是这么容易被撞开,早就出人命了。你们拍视频能不能尊重一下我们这些天天在路上跑的人?”

这话让我沉默。车企营销可以炫技,但不能无视一线劳动者的安全常识。你一条视频可能涨百万播放,但对卡车司机来说,这关乎他们的生命保障系统是否被尊重。

和谁比?理想i8的“安全”含金量几何?

咱们拉两台同级车来比比。一个是比亚迪仰望U8,一个是蔚来ET7。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仰望U8搞过“加速度对撞测试”,两台车以50km/h对撞,结果车门能开、乘客无大碍。关键是,它是两台同级别车互撞,重量、高度接近,测试更公平。而且仰望用的是云辇-P液压悬架,在碰撞瞬间能主动调节车身姿态,减少冲击——这技术含量比“撞翻卡车”高多了。

蔚来ET7呢?它主打的是“全域800V+全铝车身”,轻量化同时保证刚性。蔚来在中保研的测试中,正面25%偏置碰撞拿了G(优秀),真实数据比短视频更有说服力。

再看理想i8这场测试:对手重量不达标、碰撞角度理想化、结果戏剧化。你说它完全没价值?不至于。但要说它能代表真实安全水平?差得远。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营销的边界在哪?别拿“安全”当流量密码

当年尊界拿迈巴赫做测试,虽然也被吐槽“借车碰瓷”,但至少迈巴赫没公开反对。这次理想撞的是乘龙,是东风旗下的商用车品牌,背后是成千上万靠这车吃饭的司机。你拿人家的车做“道具”,连个招呼都不打,难怪人家发声明说“严重侵权”。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理想虽然没点名,但视频一出,谁不知道是哪家的车?这种“隐性对比”+“事实误导”,已经踩在法律边缘了。

华为和奔驰合作时,虽然也有测试,但都是联合发布、双方认可。尊重对手,才是顶级品牌的格局。你现在搞“偷袭式测试”,赢了流量,输了口碑。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新能源车的安全,下一步该往哪走?

说实话,我挺佩服理想把安全当卖点的。毕竟家庭用户最怕的就是“一撞就起火”“门打不开”。但安全宣传不能只靠视觉冲击,更需要透明、可验证、可重复的测试标准。

比如,能不能开放测试全过程?邀请第三方机构监督?公布车辆碰撞后的详细数据(比如B柱侵入量、假人伤害值)?这些才是专业车企该干的事。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现在有些车企,三电技术没突破,就搞“电池针刺不冒烟”;智驾不成熟,就拍“全程零接管”。结果消费者一上手,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信任,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消耗掉的。

理想i8的这次风波,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你可以卷配置、卷价格、卷服务,但别拿安全做噱头。因为一旦翻车,伤的不只是品牌形象,还有用户对国产车的信心。

写在最后:安全,是底线,不是秀场

理想i8撞货车测试,惹怒央企反制!-有驾

理想i8本身的车身结构和电池安全设计,在同级别里确实是第一梯队。这点我认可。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