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胜汽车宣布独立,主攻MPV市场,三年内能否打破鸡肋困局

各位朋友,MPV这阵风,吹了多少年,你还记得吗?

市场上的车,一边是坐着像“头等舱”动辄三十万往上,让人望而却步;另一头则是拉货靠谱,但甭说坐着享受,光看那内饰就知道,它和舒适八竿子打不着。

中间这块地带,有没有靠谱的车,既不让钱包哭,也不让老板娘骂,适合咱们这些“普通人”日常带娃或者搞点小生意?

答案,长期是一声大写的“没啥好选”。

可偏偏,这两天天儿有点变了,北京麓客岛的光合大会上一场操作——锐胜汽车宣布自己要单飞,今后MPV专门干,开辟属于自己的赛道,搅动了这一池静水,不少人后脊梁骨一下子痒了起来——你说,他这把算盘能不能拨得响?

你们有没有觉得,现在汽车圈像极了网红带货,谁手上有点流量,分分钟下场就能整点动静。

但锐胜,是不是光动静大,还是真行,还得接着扒一扒。

说锐胜的新身份,其实当年挂的是北京汽车厂的门牌,这老厂不是浪得虚名,七十六年历史,国货老品牌,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幻。

但老面孔总得玩点新花样,这不,锐胜独立出来,明确标注“只做MPV”,对外宣称要全力主攻家庭和小老板市场。

官方话说得多好听,“延续国民需求,精耕日用领域”,咱不妨抛开广告词,看背后逻辑。

首先你得承认,人家销量不能糊弄人。

去年锐胜的占有率刷了一波23%到37.9%,这涨幅不离谱,但在一潭死水一样的细分市场,算得上牛一把牛——至少说明人家不是闭门造车,产品是真有人用。

锐胜汽车宣布独立,主攻MPV市场,三年内能否打破鸡肋困局-有驾

这里面,有点意思了:想当年MPV中档车型不是没人做,只是都做不出彩,其他品牌要么嫌利太薄,不愿下苦功,要么干脆瞄准的是更高端的“别墅区用户”,或者彻底放弃用户体验杀进拉货行业,彻底厮杀低端市场。

锐胜汽车宣布独立,主攻MPV市场,三年内能否打破鸡肋困局-有驾

锐胜倒好,直接把自己打造成一板一眼、小众但精细的“全能MPV专业户”,战略制定得干脆。

这里问题就来了——真的假的啊?单品类路线,能不能真正补上市场的空白?

你琢磨,现在市面上吉利、五菱、比亚迪,技术都不是吃素的,换谁做个MPV,空间、配置、价格也各有亮点,为什么偏偏就锐胜能赌出个未来?

独立后的锐胜,首先把话放大了——不光要自己搞产品研制、生产,售卖、售后的活也得一把抓。

为啥?说白了,省中间环节的钱,消费者或许能占个便宜,而且体验也能直线上升——想想特斯拉、蔚来玩这一手让多少传统品牌直呼“卷不动”。

而且他们放话,未来五年砸200个亿,硬要把整个产业链全升级,不光硬件、技术、销售、服务统统换新,还要把品牌做成“温度有情怀”的那一挂。

光画大饼谁不会?关键看这钱花得是不是准头对位。

200亿,不是小数。

你数数“智能座舱”“变形空间设计”,听着牛,具体咋花,能不能给普通用户真得到实惠,还得看后面三款新车落地那一刻。

有网友调侃,“当初蔚来一上来打服务牌,结果买家们都变成了铁杆粉,锐胜这是翻着花儿想学一遭?”其实这么说不疯,毕竟现在光有大屏跟七个座位,谁家车不会做?

就拿快响应这事说——你400电话接得再快,维修再顺,别人4S店照样一套标准,怎么在细节上做出差异,还真得出门左拐好好研究下。

我想象着未来他们如果真搞成了,不光软件终身更新,搞不好还能像苹果那样“不断升级你的老车”,这体验,还真不是市面上谁都能找到。

锐胜汽车宣布独立,主攻MPV市场,三年内能否打破鸡肋困局-有驾

再往细了说,空间跟舒适度,是MPV的命门。

谁没带着家小出行被第三排勒得腰酸背痛?谁没因为行李箱空间太寒碜,把婴儿车塞到副驾脚底?

要说突破,这俩点是最能出奇制胜的。

锐胜如果把舒适度与空间利用率弄到极致,打中那些家里娃多、时常出门的人,那真就不是随便蹭个热度,而是扎扎实实把用户想法落地了。

再说说油耗,MPV抠油也一样重要,这高油耗让人拿到钥匙都心疼出门。

别小看这一点,普通家庭、小企业主,不是人人都能加得起高标号油的。

不过,你们要问,所有MPV都这样,为啥独家锐胜就能行?

说实在的,机会未必没,但考验的就是耐心和创新力。

别忘了市场上比亚迪、吉利、长城这几块大饼都还没凉透呢,就等着上桌割蛋糕。

价格带,是绕不开的大问题。

现在谁都盯着的那块——12万到25万,这类用户既有点消费力,又贪性价比,原来放眼望去,要不太稀烂,要不太贵,锐胜上不上得来还得看后续新品定价。

问的人还多,电不电的问题:谁家车厂不想赶紧沾新能源补贴的边?但锐胜这次没在发布会上直接说,搞不好这200亿里头真有狠活,到底啥时候推纯电小钢炮,还得等官宣。

锐胜汽车宣布独立,主攻MPV市场,三年内能否打破鸡肋困局-有驾

说个冷知识,新能源补贴的门槛可不一般,能不能真正受益,还得看车型续航、能耗等多项技术,真推动出来才有看头。

至于用户最想知道的那些服务细节,比如老车升级、免费保养、售后政策,说句良心话,现在品牌们谁不答应?

但答应容易,做不做得到,才是见真章。

4S店现在哪家不是“当天响应”,可真要修车时,配件等三天五天都见怪不怪。

真要做得出细节、保有温度,那才有超越同行的底气。

有人说北京汽车厂国资背景,200亿砸下去也不怕,钱多就能做成了?

这话听着有理,其实未必。

你拿一堆钱砸研发,结果产品思路跟不上市场节奏,整些花里胡哨但用不上正道的配置,反而掉坑里头爬不出来。

智能驾驶、交互大屏,这些看着拉风,拼到最后还是谁家车靠谱、耐用、便宜。

一旦卖不动,这200亿可能就不是助推剂,而成了烧钱打水漂,品牌压力反而更大。

再退一步说,产品不落地,补贴不到位,最终吃亏的也不是厂家,而是买车的咱们。

说起来,锐胜这三年,肩上压力不小。

想从夹缝里冒个泡,就得有真本事,不然就是笑料。

市场变了,大家都聊什么消费者思维,可最后拼的还是谁更能搞出老百姓愿意掏钱的产品。

普通家庭、跑业务的小老板,需要的是空间、舒适、安全,还要油耗不心疼,售后不用愁。

只要有品牌能抓住这些,哪怕一开始不是轰轰烈烈的爆款,只要扎实肯干,口碑能一点点积起来,迟早有机会走进主流赛道。

锐胜这步棋,不妄自菲薄,但也别高看一眼。

从市场份额的猛涨看,它是有两把刷子的,可未来到底是成为细分领域里的小霸王,还是走向大众,进化成主流品牌,关键还看产品能不能打破现在的鸡肋怪圈。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市场能不能容得下这样一家只做MPV的玩家?

这波偷鸡,成不成,得看他们真能否抠到用户心坎里,别让这场独立变中的大戏变成一声叹息。

如果你问我,更期待什么,是价格实在点,配置厚道点,服务也真心点,加上“温度”别烂大街,全民才能真正得着好。

毕竟,买车其实跟买面包一样,咱就图个新鲜、实用、省事,还能撑一把场面,最好别喧宾夺主弄太多花活。

锐胜到底能不能迈过去,还得等新车上市的那天,让市场和用户自己投票,谁也绕不开。

你觉得,锐胜独立能撕开MPV市场的口子吗?

说说你的看法,你更看重MPV哪方面的表现?空间、价格、技术,还是售后?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