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空间体验与冷门配置实测
一晃眼,国内路上见到的旅行车还是不多。说起来,小时候看港片里那些大屁股的瓦罐车,总觉得有点洋气,可现实中能买到的大多都是进口货,不仅贵,还难养活。前阵子在家楼下修理铺蹲着等轮胎补好,老王(就是那位专收二手德系车的师傅)还感慨:“以前这玩意儿哪是给咱们开的?全是进口价。”
现在倒好,比亚迪整了个海豹06 DM-i旅行版出来,这价格直接把我看愣住了——10.98万起步,顶配也就12.98万,说句心里话,这数字搁两年前想都不敢想。
先说这台车本身吧,其实和三厢版区别没那么玄乎,就是后备箱和座舱打通了、尾部线条拉直了一些。但细瞧还是有门道,比如那行李架加高10毫米,我第一次摸的时候还以为只是装饰件。销售小刘悄悄跟我嘀咕:“其实不少人拿来绑自行车,但真要固定得用专用支架,不然刮风天掉下来闹心。”
尺寸方面,小区地下库转弯试过一次,比三厢略长20毫米、宽15毫米,也没啥太大压力。不过最明显的是侧面,那种平直顶线一眼望过去,有点像北欧瓦罐,但又没那么优雅——群友阿飞吐槽“屁股稍微乱点”,不过他自己开的是老V60,对美学要求高。
储物空间是真有料。我拉过一次折叠电动车进后备箱,一推到底还有富余;官方标670升容积,我实际塞满露营装备时才体会到什么叫“大肚量”。对比一下自家的宋L DM-i SUV,人家SUV才459升,你说尴尬不?而且那个尾门开口特地做大,大件东西往上一抬就进去了,不像某些轿跑SUV动不动磕头。
讲真,把后排座椅放倒之后,就剩一个字:爽!纯平平台连着驾驶舱,人躺进去都能伸展腿脚。有次晚上临时带娃去郊外野餐,媳妇直接把毯子铺上,两个人在里面吹空调吃西瓜——插混嘛,可以停车一直开空调,用电也不用心疼油钱。这场景,以前可只有MPV或者七八十万的大号旅行才能实现。
动力部分,说复杂也简单:1.5L发动机101马力、电机分163马力和218马力俩版本。我试驾的时候踩了一脚加速,其实日常代步足够用了,就是高速再超个大货稍微得深踩一点。续航方面,据销售嘴快透露,“标准80公里纯电、长续航150公里”,比三厢版还多30公里。他自己偷偷算过,上下班充一次完全OK,不过冬天掉得快点,这是插混普遍现象,也别指望它能变魔术。
配置嘛,这回厂家算舍得堆料了。不光底盘顶配给云辇C(听师傅解释半天,大致意思就是悬挂软硬随你调),还有全系标配电动尾门、小冰箱、高速辅助驾驶这些花头。我朋友晓东第一次看到冰箱,还以为只能制冷,其实还能加热牛奶,只不过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糊味儿。他老婆每次出远门必带酸奶,现在终于不用担心夏天捂坏肚子啦!
无线充电板也是亮点,不过只有顶配50W快充速度,下低配还是老样子慢悠悠;中控屏分12.8英寸和15.6英寸两种,看习惯手机大的可能会嫌弃低配屏幕小。但毕竟价差摆那儿呢,有舍才有得呗。另外舒适性配置很厚道,全系都有前排座椅通风加热,这天气一坐进去凉飕飕,很解暑气。而且群里有人提起维修成本,说这个系统结构其实挺简单,如果坏了换模块并不会特别贵,比早年进口同类车型省事不少。(顺便提醒一句,高速辅助驾驶虽好,但市区别瞎用,小王去年撞护栏就是因为信任系统太多。)
乘坐空间变化其实有限,因为轴距根本没变,只是因为顶部更平直,所以后排头部宽裕一些,我身高182cm坐进去脑袋离棚还有拳头距离。不过第三排没有,加装儿童安全座椅位置刚刚合适,也算贴合家庭需求吧。
顺便提一句保养事宜。有朋友问4S店技师,他说首保免费正常操作,每5000公里建议检查油液、电池状态,多数人一年两次足够。如果喜欢自驾游的话,一定记住检查底盘防锈涂层,新上市批次偶尔出现喷涂不到位的小瑕疵,不过返厂处理很快,他们工单流程已经熟练掌握。据售后经理私聊透露,目前该车型零部件供应比较稳定,没有传闻中的缺货问题,就怕以后火起来订单暴涨,到时候等件时间可能会拖长几周……
最后扯远一点,在我们县城这种地方,以前谁买国产旅行基本都会被亲戚笑话“花冤枉钱”。现在街坊邻居见我拍照发朋友圈,都开始琢磨是不是考虑换辆这样的大肚量新款,“价格合适又能装”成最大卖点。不知道再过几年,会不会真成街上常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