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开日产天籁,座椅软长途坐得舒服

天亮了就出门。油箱昨晚加满了。京港澳高速入口的ETC"滴"声总是特别清脆,车载导航调好了避堵路线。这是第四次开新买的日产天籁长途出差,伸手摸了摸副驾座位堆着的文件袋,矿泉水瓶在杯架里晃了两下又站稳。

跑高速开日产天籁,座椅软长途坐得舒服-有驾

收费站闸杆抬起的瞬间,右脚已经踩下去——有些车像冲锋的猎豹,天籁更像是滑出站台的磁悬浮。 以前总觉得开长途跟受刑似的。那台退役的老款轿车每次过减速带都能颠得腰疼,皮质座椅看着气派,实际就跟坐在博物馆的红木太师椅上似的。换了天籁后才发现,原来汽车座椅真能做出沙发质感。上个月跑沪昆高速九个小时,下收费站时试着扭了扭腰,肌肉还松弛着,倒像是刚泡完温泉。

都说天籁是"移动大沙发",这话真不是广告词。过吴圩服务区时特意观察过,前座后座的海绵回弹速度明显比旁边停着的几辆德系车慢半拍。

这个细节有点意思——早年在骨科医院实习,带教老师说过好床垫的判断标准:平躺时脊椎自然弯曲能得到均匀支撑。这种"慢回弹"大概就是秘诀,车轮碾过伸缩缝的震动被过滤得干干净净,屁股陷进去半寸,又刚好托着盆骨。 跑高速最怕巡航时犯困。以前开某些车超过三小时就浑身不得劲,总要找借口进服务区活动筋骨。

现在左手搭着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的侧翼,后背能清晰感受到腰部支撑模块的细微弧度。这套系统挺聪明,跟机场贵宾厅的按摩椅似的,不是说有花哨的震动马达,而是填充物的分层设计实在讲究。日产的工程师八成对人体解剖学下过苦功,腰椎第三节到第五节被承托得服服帖帖。 从湖南段转京珠复线时遇上暴雨。车速降到80,雨刮器疯了一样摆动,挡风玻璃外白茫茫一片。

这种时候最能检验车辆的"隐性舒适度"——座椅太软容易让人精神松懈,太硬又会加重紧张感。天籁的座椅这时候倒显出好处了,大腿承托区微微上翘的设计,把身体固定得恰到好处。握着方向盘的胳膊肘自然垂落,手臂肌肉没像上次开某美系车时绷成钢丝。 在韶关服务区遇见开宝马X3的老周。他捏着我车座头枕直啧嘴:"你这车能装个麻将桌不?"还真不是夸张,后排三个大人坐四个钟头没见谁抻腿。

最神的是中间位置,通常这种行政级轿车的后排中座都是摆设,但天籁的后排中央扶手放下来,杯架卡着奶茶杯稳当得很。同行的财务大姐原话是:"比我家的布艺沙发还服帖。" 以前觉得车载音响是智商税,直到在天籁上开着ANC主动降噪听民谣。赣州到郴州那段高速隧道群多,别的车过隧道时气压变化总会耳膜发胀,这车把NVH做到了变态级别。配合着BOSE音响的环绕声场,老狼唱《虎口脱险》时真有种坐在录音棚监听位的错觉。座椅头枕稍稍后仰十五度,后颈贴着打孔真皮,凉丝丝的触感混着香氛系统的白茶味,差点错过粤北收费站。 要说缺点也不是没有。

河南段的货车扬尘沾在白车身上特别显眼,服务区洗车时工人对着轮拱处的隔音棉直摇头:"这棉絮裹得比羽绒服还厚,水枪都不敢使劲冲。"倒是想起上次在应急车道临时停车,后面呼啸而过的大挂车卷起的声浪传到车里,只剩下闷闷的震动,像隔着十层棉被听雷声。 在长沙绕城高速堵过两个钟头。自动启停介入时几乎没感觉,刹车踏板保持着恰到好度的阻尼。最惊喜的是这时段的油耗——表显6.2L的数据,后座放倒运过三盆绿萝的老王打死不信:"你这是混动版吧?"不过说到动力,运动模式下的推背感确实温柔,但深踩油门时变速箱的响应倒快,有点像太极推手,刚柔转换都在骨子里。 服务区夜宿过两次。后排座椅放倒后塞得下整套露营装备。

在湖北段某个不知名停车区,铺开充气床垫躺下试过——零重力座椅的宣传语算是实至名归。头顶的全景天窗漏进来几粒星光,后备厢的12V电源接口连着小冰箱,冰镇可乐的凉气在八月夜里结成水珠。收费站蓝底白字的灯光扫进车内时,真皮质感泛起淡淡光晕,这车的内饰设计师肯定研究过五星级酒店灯光美学。 石家庄段的横风出名的大。握方向盘的手却稳稳当当,米其林浩悦4轮胎咬着路面,车身侧倾抑制得比预想中好。这时候才注意到座椅侧翼的重要性——不是用蛮力把人卡在座位上,而是像太极拳师傅的手掌,看似绵软实则卸去了所有不必要的晃动。

跑高速开日产天籁,座椅软长途坐得舒服-有驾

副驾睡觉的同事惊醒时,还以为刚刚穿过的是普通弯道。 回程特意绕道滨海高速。黄昏的光线斜切进驾驶舱,仪表台的木纹饰板泛着暖光。这车的内饰有种奇特的治愈感:既不像某些品牌用大屏堆砌科技感,也不是纯商务风的冰冷皮革。中控台下沿那道恰到好处的镀铬条,就像咖啡杯里撒的肉桂粉,多一分俗气少一分寡淡。开着车窗以60码巡航,海风灌进来时,半苯胺真皮的气味混着咸湿水汽,突然懂了日本人说的"居心地"。 跑完这趟六千公里的长途,仪表盘里程数跳到四万三。

保养时师傅拆过座椅套,指着里面高密度泡沫直咂舌:"这用料比我们家席梦思还扎实。"现在逢人就劝:买家用车别看零百加速,多试试连续开五小时后的身体状态。这年头路上跑的钢铁机器,能把"坐得舒服"四个字研究透彻的,日产天籁绝对算得上行家。 回4S店做四轮定位时,看见新车主的交车仪式。销售顾问还在讲那些参数,我倒想跟那位穿POLO衫的大哥说:这车的好,你得跑满三回长途才体会得到。就像老茶客品岩茶,头道水只是引子,真正的回甘都在三五泡之后。

刚启动时只觉得沙发软,真等你在赣粤交界处连续转过三十六个盘山弯道,颈椎没发僵腰没发酸,那时候才明白什么叫"移动的起居室"。 前天帮朋友接亲,头车是某品牌轿跑。回程时伴娘死活要换到我车上:"那车后背硌得慌,你这后座能当摇篮。"说着真在后排睡着了,发梢散在菱形绗缝的白色皮革上。

我瞄了眼后视镜,突然想起《罗马假日》里赫本坐的小摩托——有些舒适无需言语,身体比嘴巴更诚实。空调出风口呜呜送风,日产的工程师大概没想到,他们的座椅设计还能兼职红娘。 现在每次跑长途前,总要多带条薄毯。倒不是怕冷,是座椅加热功能太舒服容易瞌睡。上周跑沈海高速,全程开着ProPILOT超智驾,方向盘自动修正时的力道轻得像羽毛拂过。

xn--u2u404annj.xn--6qq986b3xl|xn--u2u404annj.xn--6qq986b3xl|xn--u2u404annj.xn--6qq986b3xl

右脚虚搭在踏板上,后背陷进座椅仿佛被云朵包裹,车载导航提醒已行驶五百公里时,身体反馈却是"还能再开两集《武林外传》"的状态。 要说人车合一的境界,天籁给的不是贴地飞行的刺激感。它的好,都藏在你跨出驾驶座的那刻——服务区水泥地泛着正午的油光,伸个懒腰听到脊椎"咔嗒"轻响,不是酸痛的释放,而是惬意的舒展。摸摸真皮扶手被晒得微暖,想起这车最打动人的细节:当所有人都追求更快更强,它偏要让你在路上,坐得像个从容的归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