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仪表的逆袭:车内屏幕越多,不等于越高级

布加迪坚持机械仪表,劳斯莱斯保留物理按键,超豪华品牌正在用行动证明:屏幕堆砌不代表豪华感。

现在坐进一辆新车,仿佛置身于屏幕展览馆。 驾驶员面前是曲面数字仪表,中控台镶嵌着巨型触摸屏,挡风玻璃上投射着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甚至连乘客都有专属娱乐屏。 保时捷纯电版Cayenne座舱配备了至少四块屏幕,包括一个横跨整个挡风玻璃的87英寸AR-HUD。

机械仪表的逆袭:车内屏幕越多,不等于越高级-有驾

这股多屏风潮已经从高端车型蔓延到平价汽车

2023年最新上市的蔚来ES6采用大尺寸中控屏设计,而十年前的奥迪A6L还是传统物理按键内饰。 屏幕的成本正在逐年下降,今天在20万美元保时捷上的大屏阵列,明天可能就会出现在1万美元的电动城市车上。

多屏时代的来临

当前几乎每一款新车都至少配备一个屏幕,大多数车型甚至有好几个。 这种设计趋势源于车企对智能化和科技感的理解,他们认为屏幕越多、越大,就越能体现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高端品牌率先引领了这一潮流

保时捷Cayenne纯电版驾驶员面前有一个弯曲的OLED数字仪表盘,中央是14.25英寸触摸屏,还可选配87英寸AR-HUD。 乘客侧也配备了14.9英寸屏幕,用于视频流媒体和控制应用程序。

机械仪表的逆袭:车内屏幕越多,不等于越高级-有驾

这种多屏设计不仅限于高端车型

2021款起亚Soul和Telluride配备10.25英寸中控显示屏,2021款丰田普锐斯配备11.6英寸中控屏,斯巴鲁傲虎和力狮也同样配备了11.6英寸中控屏。

根据MRFR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7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将达到397亿美元,2021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 屏幕已经成为智能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机械仪表现在为何重现江湖

布加迪全新Tourbillon车型采用齿轮驱动的机械仪表盘,这种高成本、复古的解决方案旨在凸显“匠心”而非“像素堆砌”。 劳斯莱斯纯电轿跑Spectre的物理控制按键,也因独特质感成为座舱亮点。

超豪华品牌坚持机械仪表的原因在于屏幕已经逐渐“平民化”。 汽车专栏作家杰克·巴鲁斯指出,“屏幕是平民化配置”,全尺寸液晶仪表盘正快速下探到廉价车型上。

机械仪表的逆袭:车内屏幕越多,不等于越高级-有驾

机械仪表具有直观的动态趋势感知优势

指针或刻度的连续动态变化能让人快速捕捉到数据的变化趋势,无需大脑转换数字含义。 例如机械转速表的指针飙升时,驾驶员能瞬间感知发动机高负荷状态。

在可靠性方面,机械仪表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电路或软件支持,受电磁干扰小,在极端温度、振动等恶劣环境下稳定性优于依赖电子系统的数字显示。

数字屏幕的先天优势

数字仪表盘确实提供了不可否认的便利性、个性化和科技整合。 全液晶仪表盘可以显示导航地图、车辆故障码、能耗曲线等,甚至根据驾驶模式动态调整布局。

数字显示支持触控、手势、语音等交互方式,与车辆系统深度集成。 部分车型可通过点击屏幕调节空调、查看续航里程,或结合AR技术将导航信息叠加到实景中。

在成本方面,数字显示大规模生产后具有明显优势。 屏幕成本逐年下降,使得原本用于高端车型的配置快速普及到中低端车型。

数字显示的精度和一致性也是机械仪表难以比拟的。 数字直接显示精确数值,消除视觉误差,且不受观察角度影响。 软件算法可校准显示精度,长期使用稳定性高,无机械磨损问题。

机械仪表的逆袭:车内屏幕越多,不等于越高级-有驾

多屏幕设计带来功耗和续航问题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公开指出:“车内屏幕多了,会影响车辆的功耗、续航等。 ”多位业内人士也表达类似看法,认为这些屏幕会增加功耗,牺牲掉一定续航里程。

安全风险是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驾驶场景中,驾驶员注意力应集中于路况,过多或过大的副屏、娱乐屏可能成为干扰源。 若多屏设计导致系统卡顿或操作复杂,反而会增加驾驶员分心风险。

实际操作中,中控屏幕里的功能用起来并不顺手。 车子开动后要调节空调等功能,需在屏幕内点来点去,误触几率高,需要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到屏幕上,增加行车安全风险。

稳定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车主反映,在极寒情况下屏幕会出现反应慢和短时间内失效的情况。 有车主称自己的车在冬天最冷时,启动后5-10分钟内屏幕周边功能区无法正常使用。

机械仪表的逆袭:车内屏幕越多,不等于越高级-有驾

理想的设计需平衡信息呈现效率与操作便捷性

合适的地方使用屏幕,比如信息娱乐、导航或辅助读数,然后让物理控制来做剩下的事情,而不是完全依赖触摸屏。按钮、开关和旋钮不仅使用起来感觉更好,它们还给设计师带来了自由,让他们可以设计出有个性的内饰,而不是每家品牌都称之为“极简主义”的玻璃板美学。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混合方案可能是最佳选择:保留关键机械指针(如车速、转速)配合中央数字屏显示导航和车辆状态,平衡传统习惯与智能需求。 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对机械质感的追求,又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显示功能。消费者评估座舱智能化时,应重点关注系统流畅度与功能实用性,如导航精准性、语音识别率,主动安全技术的成熟度,如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以及人机交互的自然程度。

真正的智能化应实现主动服务,如通过环境感知自动调节车内设置,非依赖手动触控操作。 这与屏幕数量多少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关乎系统整体设计理念。

汽车内饰设计可能重蹈手表行业“石英危机”的覆辙。 20世纪70年代,LED和数字手表让机械手表看似过时,但当数字技术普及后,机械手表重新夺回了豪华市场的王位。 今天,布加迪和劳斯莱斯的选择已经给出了答案:屏幕不是目的,体验才是根本。#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