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25日的年度演讲中,雷军首次公开小米团队对特斯拉Model Y的深度拆解成果,直言“拆了三辆Model Y后,不得不承认这是辆好车”。这一表态背后,是小米汽车团队历时数月的系统性研究,涉及车身结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的数百个零部件。
拆解揭示技术硬实力
小米工程师发现,Model Y的“毛坯房”为精密的工程取舍。其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将72个零件整合为1个,重量减轻17%,生产效率提升30%;特制织物座椅通过3D编织技术实现零胶水粘合,不仅透气性优于真皮,且免去定期保养成本。更关键的是,特斯拉通过减少冗余配置(如取消传统仪表盘、简化中控屏)实现整车减重120公斤,直接提升续航10%-15%。
能耗与智能的双重突破
在三电系统方面,Model Y的4680电池组采用无模组设计,能量密度达330Wh/kg,配合自研的BMS热管理系统,冬季续航衰减率控制在12%以内。智能驾驶层面,FSD 12.5版本通过8万亿公里实车数据训练,实现98.7%的匝道汇入成功率,较上一代提升23%。这些技术积累使Model Y以月销39万辆的成绩,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纯电车型销量榜首。
行业启示:从“精装修”到“真功夫”
雷军对比国产车型现状时指出,部分车企陷入“配置内卷”:15万元级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却无匹配算法,20万元级配备后排娱乐屏但日均使用不足5分钟。而Model Y证明,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跑得远、开着爽、用着省”的核心价值。小米YU7在研发中借鉴特斯拉经验,采用9100吨压铸机生产后底板,将28个零件整合为1个,同时搭载自研800V高压平台,实现12分钟补能400公里。
这场拆解研究不仅改变了小米的产品逻辑,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转型方向——从堆砌配置的“PPT造车”,转向技术驱动的“硬核创新”。正如雷军所言:“好车的标准不是屏幕多大、按键多少,而是能否让用户忘记参数,只记得驾驶的愉
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