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摩托车行业,有很多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发生。如经过多年的内卷,摩托车厂家并没有发生优胜劣汰结果,反而是劣币驱除良币。又例如,很多年轻摩友都不知道它存在的厂家或品牌,日子却过得非常滋润。这里面除了摩托车生产厂家违法成本低,做出价格便宜却又粗制滥造的产品之外,还有就是,在一个地方卖不动了,就换一个地方卖。一个品牌卖不动了,就换一个品牌卖。中国卖不动了,就到国外去卖。这就是很多中国摩托车生产厂家急功近利产业思维的集中表现。
我们每年都在报道中国是全球摩托车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可中国出口的摩托车却是全球平均单价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国产业规模庞大,配套集群完善,能够将摩托车的成本做到很低。然后,国家又有出口退税政策,本来出口退税是鼓励摩企业走出去,将产品卖出国。可很多摩企利用中国摩托车产业配套优势、成本优势和政策红利,专门去给国外的品牌代加工或贴牌生产,廉价出卖我们的资源和劳动力。
那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不用自己的品牌出口呢?原来,我们的品牌出口要经过出口目的地国家一系列的注册与认证,既需要时间与精力,还需要实力。另外,一些出口目的地国家对中国的品牌还不一定认可,需要通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才可能畅销。这对于头脑精明、急功近利的小企业而言,是一项费力还不一定讨好的生意。
而给当地的品牌谈合作、搞代工,能迅速打开局面,刚开始,外方品牌还算不准国内企业的制造成本,所以,有些出口的企业还能卖一个好价格。后来,外方品牌也精明了,他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国内摩托车主要的生产基地有重庆板块、江浙板块和广东板块,而且各有各的优势,于是他们也会来中国进行压价,这样国内的小企业就只能打价格战了。今年重庆的中国摩博会上来了三千多国外采购商,就这个原因。
了解到了这些,你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品牌平时在国内没怎么看到在路上跑,但他在全国产销排名还很靠前。也能解释中国摩托车出口单价为什么那么低的原因了。
而最近据主流媒体报道:9月26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出公告,决定对纯电动汽车和摩托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将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进行有效治理,国内申报出口资质的生产企业在管理方式、申报程序、出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等方面,必须依照商务部等四部委的相关规定执行,说白了,就是你这个企业如果在出口目的国没有注册品牌、不符合当地的认证,纯粹靠代工贴牌生产来出口的话,将不会允许出口,拿不到出口许可证。如果这个政策严格实施的话,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将有30%以上的企业将面临困境,因为这些企业就是靠点出口的单子来维持生产线运转,内销几乎为零。
而国内坚持用自己的的品牌出口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如今年大长江的出口翻倍增长,一跃而成为出口量第一的企业,隆鑫、宗申等企业长期占据国内摩托车出口的头部位置。这个政策的实施对于这些企业自然是利好消息。
各地究竟有多少只靠出口苟延残喘的企业和品牌?相信万能的网友家旁可能就有这样的厂子,欢迎大家留言说说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