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扔出 “价格炸弹” 了!瞄准 10 月上市的 2025 款比亚迪 e9 纯电轿车,直接把中大型纯电轿车的门槛拉到 16.98 万 —— 要知道现款车型还卖 24.18 万,这波近 7 万的降幅,直接让不少准车主喊 “卷疯了”。
但热闹背后,互联网上的讨论早吵翻了天:有人说 “这不就是汉 EV 的孪生兄弟?凭啥便宜这么多”,也有人吐槽 “基本配置砍半,没天窗没巡航,这是减配减到根了?”,还有人实测后夸 “506km 续航不虚标,市区跑一周都不用充电”。
16.98 万买台 5 米长、近 3 米轴距的纯电轿车,到底是捡漏还是踩坑?今天就拆透这台车的 “价值真相”。
先别急着喊 “真香”,16.98 万的价格背后,是减配还是精准取舍,得掰开揉碎看。不少网友吐槽 “这配置砍得太狠”:塑料方向盘摸着手感一般,连个电动天窗都没有,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更是直接缺席,对比同价位竞品的 “满配”,确实显得有些 “朴素”。但仔细看配置表会发现,比亚迪没把 “刀刃” 砍在实用处 —— 前排多层隔音玻璃、后排隐私玻璃没减,跑市区能隔绝大部分路噪;远程启动功能保留,夏天提前开空调、冬天预热车内,上车就是舒适温度;10.1 英寸可旋转中控屏也在,导航、听歌都顺手,这些都是日常用车高频接触的配置。
就像一位网约车司机试驾车后说的:“刚开始我也吐槽没定速巡航,跑高速脚累,但开了一周发现,64.8kWh 的刀片电池充一次能跑 450 公里,每天跑 12 小时营收 300 多,电费才 20 块,比油车省一半还多。而且塑料方向盘耐造,乘客上下车蹭来蹭去也不怕刮花,反而省心。” 显然,e9 的减配不是 “一刀切”,而是瞄准运营和务实家用群体的需求,把 “不常用的花哨配置” 换成了 “真金白银的成本下降”。
再看大家最关心的续航和空间,这两点 e9 倒是没让人失望。网友实测 “506km 续航不虚标” 不是空话,NEDC 标准下的续航搭配刀片电池,市区通勤每天 40 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就算跑高速,速度 100km/h 左右,实际续航也能到 380-400km,加上 30 分钟充至 80% 的快充,跑中短途跨城也不用慌。冬季低温时,电池预加热功能能减少续航缩水,北方用户也不用太担心 “冬天续航打五折” 的问题。
空间更是 e9 的 “杀手锏”,4980×1940×1495mm 的车身尺寸,再加上 2920mm 的轴距,比同价位的 A 级纯电车宽敞不少。有位小企业主试驾后说:“原本担心 17 万的车商务接待没面子,结果客户坐后排说‘比我之前坐的紧凑型车舒服多了,翘腿都不挤’,隐私玻璃还能保护谈话隐私。周末带家人去露营,后备箱塞得下婴儿车、帐篷和食材,后排坐三个大人也不觉得挤。” 这种 “商务家用两头顾” 的空间表现,在同价位里确实少见。
不过驾驶质感上,e9 也暴露了 “务实定位” 的特点。135kW 的前置电机,7.9 秒破百的加速,市区超车、起步都很轻快,日常代步完全够用,但别指望它有性能车的推背感。前麦弗逊 + 后多连杆的悬挂调校偏舒适,走平路很稳,但过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颠簸感会比较明显。有网友说 “高速上胎噪、风噪能听清,但不刺耳,放首歌就能盖过去”,毕竟这个价位,要空间、续航,就得接受质感上的小妥协。外观上,e9 和汉 EV 确实像 “孪生兄弟”,沉稳的商务风很耐看,但也有人觉得 “车标不够有档次”“设计没新意”,不过对于看重实用性的用户来说,颜值显然不是优先级。
说到底,选车从不是比谁的配置表更满,而是看 “需要的” 能不能刚好对上。比亚迪 e9 用 7 万降价换来了续航和空间的 “刚需在线”,也藏着对非核心配置的 “减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为扎实续航和宽敞空间,接受没有天窗、巡航的实用派选择吗?评论区聊聊你的选车优先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