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展厅看车,手指拂过那块巨大的MBUX超联屏,突然觉得,咱们国内的车厂,尤其是那些中高端品牌,真的是在模仿而不一样。这块屏幕,尺寸大得让我想起那天拍的自己家小阳台的玻璃幕墙,整面墙都在感官上冲击。你说,这最大屏到底是为了炫耀还是提升驾驶互动?
开车的人都知道,空间感受处理得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比如这次新款的纯电GLC,轴距承诺长了84mm,觉得哎呀,差不多增加几个杯位还能装个家庭桶。实际用起来,前后排的腿部空间多出了两个苹果大小(估算,样本少),而乘坐舒适度明显提升。它还标榜2+2设计,豪华座椅那天我试坐,真的舒服,尤其是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挺像私人影院的VIP包厢,问出来,那另一个座位似乎要多花一块钱能升级为躺椅。...
你会不会觉得 SUVs 大的尺寸,难免给城市通行带点诸如是不是太大,停车难这类的担心?我挺好奇,这次长了轴距、空间更大,日常用车,不会感觉油门变重、操控变笨吧?其实这个问题挺有趣,估算一下,这车百公里油耗(估计)在13-15升左右,普通高速节油似乎可以进到10升以内,但它的定位是豪华、舒适,没必要比拼极限。其实我发现,问题的焦点,还是用户心理,面对大空间,消费者更倾向于安全感。你说,那个中国专属的6座布局,看着挺舒服,但究竟谁会在意,第二排能不能躺平?还是其实只是我家偶尔装个沙发心态在作祟?(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一下同价位,奔驰这次的创新点,不光在豪华感,还在智能配置。像那AI超级大脑,不仅仅是语音指令那么简单。就像我们找人聊天,有时不用明说,就能猜出你的需求。这个微软+谷歌的结合,换句话说,奔驰等于是把两个智商装进去,逻辑更连贯,反应更智能。早些年我遇到过车主吐槽:这个语音一问难答,就像问隔壁大爷,哎,答非所问。但现在咱们这个多智能体架构,基本上是聪明到像个懂你的小伙伴。
车内那块超大屏,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发现它的操作界面,甚至连我妈也能半天学会。这让我突然想到个问题,是否这些智能反而让我们变得更依赖?比如说,我们开车只是看个导航,结果反而越来越少用纸质地图。你说,等技术再成熟点,车子是不是会变成第三只大脑,甚至家庭中心?其实我觉得这就像家里多了个宠物,不是纯粹用来帮忙的,而是心情的寄托。
提到辅驾系统,这次国产版特别强调,为中国客户打造的领航辅助挺实在的。有人说:不用老盯着路,还能睡个回笼觉。但真心觉得,这一套之后,司机的反应会不会慢一点?我曾经听一位修理工说:有时候开大车最怕的,不是技术缺陷,而是人为懈怠。救车的那个刹车系统,设计得还是挺聪明的,自动断档、断电、断油,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突然断电的瞬间。
我心里琢磨:这个新能源车,除了大容量电池还能续航跑多久?312公里充电15分钟,算下来,可能我开个短途,补点电就可以跑。粗算一下,能不能说:百公里用电成本在20元左右?(这段估算不太严谨,见仁见智)。我挺喜欢那种不用担心续航,因为车里总感觉有个无形的安全感。
这里还剩一件事没有提——越野性能。说到越野,这车把地形调整配得挺多,像个万能钥匙。我那朋友说:这车越野,要比我家那大拖拉机还靠谱。其实心里明白,纯电做越野,能不能算是真正越野?还是打个样子,走几步就够了。这样的配置,倒让我好奇:未来的车,真能做到越野+智能AI两不误么?还实用吗?(这段想法没细想,可能不够严谨,但挺天马行空的)。
我留个问:你会不会觉得,一台车,装得越多,责任越大?天知道,那些智能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技术参数的天坑。门锁、灯光、导航,真全都靠数字智慧撑起来了吗?还是说,未来还得踩一脚传统?
屏幕,手感,空间,智能……这一切,刚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是真的好像多了个家。但我又在想,车的心多大,可能最后还是得看那个坐在副驾驶的你,心里装了多少东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