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比赛刚落幕,技术区的灯还没全关,佩尔曼的名字就像一颗泡腾片,通透地在F1圈子炸开了。那种氛围像极了食堂刚开锅,大家一拥而上,不是为了吃口热饭,而是看新领队能不能炒出点新花样。霍纳的“主动离席”,梅基斯的“临危受命”,小红牛这边,技术总监刚换了名牌,风向说变就变,佩尔曼直接被推着上了台。
别说什么“临危受命”,说得像电视剧主角转场。实际上,佩尔曼这人,职业生涯更像一锅慢炖汤。30年恩斯通老厂区熬出来的筋骨,1989年刚混进贝纳通测试团队,别人还在研究怎么用磁带录歌,他已经开始琢磨线路板和传感器。舒马赫到来那几年,他没换队服。雷诺、莲花、Alpine轮着变,他在后台看着标志一茬一茬刷,自己始终没挪窝。1994、1995跟着舒马赫拿了世界冠军,后台合影都没他,倒是在数据室待得比谁都久。
最有意思的是,佩尔曼不是那种上来就要发号施令的主儿。他习惯在暗处处理问题,像深夜还亮着灯的值班室,没人注意的时候,他已经把车队的电子系统折腾了三遍。2007年升到首席赛车工程师,再到2012年体育总监,职位慢慢往上挪,姿态却总是低低的;他不像那些一掌拍桌子的管理派,更像是绕着厨房转圈的老厨子。
说到小红牛,别以为这是哪家幼儿园。这里出过维斯塔潘、加斯利、阿尔本,哪一个不是被当作“盲盒天才”炒过一轮?可这回,主厨换人,不再是“青春风暴”,而是“老干部接班”。佩尔曼在技术上确实有一手,但你让他去玩社交媒体、拉流量、搞品牌,未免有点为难。F1现在,流量和数据才是硬通货,老派工程师的“慢工出细活”还吃不吃香,这事儿还真说不准。
现场数据那才叫真实。2023年小红牛进站失误率联盟倒数,佩尔曼刚接手,进站速度提了0.3秒,这在F1世界就是“刀尖跳舞”的级别。战术创新?还真没见着大动作。老技术流的调性,就是慢慢磨,把每一颗螺丝拧紧,再等下一阵风。
场外看热闹的人其实最有趣,大家都在等着看小红牛到底是继续当“升职车间”,还是能蹦出点什么新花样。主队红牛的高层算盘打得啪啪响,2023年利润增速跌了点儿,梅奔和法拉利又开始抢市场,核心资源怎么分配,资本和技术怎么博弈,哪一个不是暗流涌动?霍纳的离开只是表面文章,背后谁都明白这场洗牌是有剧本的。
佩尔曼刚上任,气氛有点微妙。年轻车手们习惯了随时进主队的“快进键”,而老技术总监突然变成一把手,一时间谁都摸不准节奏。你在屏幕这头看着觉得戏剧性,其实更像是直播间带货主播边刷KPI边哄娃,每一步棋都得精打细算,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微操作,都可能让整个赛季天翻地覆。
外行看F1,永远觉得领队就是个背景板。真要钻进车房看看,才明白每一个决策都像踩着地雷跳舞。佩尔曼的“慢”,在这儿就变成了一种奇怪的安全感。去年托托·沃尔夫硬是把梅奔从谷底带上来,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劲。佩尔曼是不是同一路数?不见得,他的风格更像是把所有流程都重新捋一遍,哪怕看起来一点都不酷炫。
有时候我会想,F1这行跟普通打工人没啥区别。你以为自己是主角,其实随时可能被标成“待定”。小红牛是后备军还是独立王?这问题,恐怕比“今晚吃啥”还难回答。佩尔曼这路数,能不能在青春、资本、技术夹缝里杀出一条血路,全看他下盘棋能不能下出花样。谁说慢性子不能爆冷门?F1历史上可没少见这类剧本。
说到底,外界喜欢看热闹,故事总归要新鲜。佩尔曼这一出,不是管理学教材里能学来的。有人说他是小红牛的“安全阀”,有人盯着那点进站时间琢磨下一步。谁都想知道,老派技术流到底能不能在流量时代站住脚。你要问我,小红牛今年会不会变身黑马?别急着下注,好戏才刚刚开场。
顺便问一句,屏幕前的你更看好哪种剧本?老技师爆冷,还是红牛继续收割“陪练”?留言区说说,让咱们一起拆解这锅F1的“浓汤”,谁知道下一个被写进历史的会不会就是这个低调的英国大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