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半,一辆岚图追光L缓缓驶入我身边的充电桩,屏幕显示:5分钟快充可续航50公里(估算,样本少)。旁边的年轻销售笑呵呵地说,这速度,你得试试,尤其对城郊这种长途混动用户太香了。
我点点头,心想着,这种800V架构的快充系统,不是一般的电动车能搞定,岚图这次明显用心了。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说它领先传统混动,也得有个度。毕竟,几年前我在一线接触过的混动车,电池容量就没这大,类似63kWh的包,能带来纯电续航四百多公里,这差距也实实在在不小。
前几天同事还问我:这追光L和同价位竞品,比如奔驰EQA和奥迪A5之间,有啥实在的区别啊?我想了想,最直观是空间和舒适度。追光L车长5米1多,轴距估算在3米左右(样本少),座舱宽敞得很,完全不输那些德系豪华中大型轿车。EQA会显得更紧凑,奥迪A5偏运动,但续航普遍没追光这么长。你愿意为了那几公里多跑些电,还是更看重品牌?这问题挺戳人心。
研发层面就好比一场大厨做新菜,调味料特别,火候回旋再三:800V系统类似给电动车装了个高速引擎,大电池好比多备了好几大桶燃料,华为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1,就是几道精致的辅菜和主食配合——整体吃完,有家常又有星级饭店的感觉。供应链那边,据我观察,相关高性能电芯和芯片的拿捏比起早年成熟车企,更像是在高峰期买票,抢的人多还贵,真不是谁都能家常便饭。
翻了一下前些年和经销商的笔记,提到类似级别混动车的保值率大约3年保持在60%上下(体感),这回追光L因为技术升级和定位更显豪华,我猜保值可能能到65%,但这只是个不太严谨的估计,具体还得看市场反馈和整体新能源趋势影响。
我一朋友刚打电话过来,吐槽了句:我嫌充电太麻烦,家里还没桩,跑长途提早得规划好。说得也在理。说实话,光靠快充技术,没充电桩普及,那就是画饼充饥——这点厂商和用户确实都应坦诚面对。你说我是不是该承认,当下这套快充配置,对很多三线城市以下地区的用户来说,接受度还有待观察?
晚上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岚图这活动现场照片,场面挺热闹,演员段奕宏竟然当场跟车互动,还说很有文化品味,这次岚图在品牌定位上,的确是下了功夫。不再是那种老派硬核车企,而更多是想向年轻消费群体讲故事。
回头想想,岚图这台车和比如宝马7系的差别,以我混迹行业多年的亲身体感来说,硬件配置和新技术用料上追光确实不输甚至有超越的意思,但品牌认知和传统豪华溢价感,这还真是一条长路要走。豪华不只是看数字,更是看背后的文化积淀和口碑沉淀,你说对吧?
哦对了,我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那天试乘评测时,发现这车的轮毂设计挺对我胃口,精致且运动,感觉和整个车身的东方美学气质很搭,这种小细节溢出感,普遍用过的人估计都会有共鸣。
有意思的是,我没细想过为什么岚图敢在纯电续航上做这么激进的设计,毕竟63kWh电池对一辆5米长车来说体积和重量压力挺大,难道他们在电池管理系统上有什么一套独门秘籍?(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便算了个临场小账:假设这车每百公里耗电20度电,电价0.8元/度,纯电模式下的百公里电费成本大约16元,混动模式下若油耗在5升左右,按照7元/升,一百公里30多元花费,综合下来,新能源混动模式的经济性还是蛮明显的。你平时走长途,会更在乎哪个花销?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国产新能源品牌不搞表面功夫,开始玩点真技术、真体验,这点通过各种数据感受得出来。但话说回来,能不能真撼动豪华大佬们江湖,这很大程度还得靠口碑和时间的打磨。
我随手问了趟老修理工,他说:这电池技术和软件系统好,后期维修成本可能压缩不少。说得容易,具体咋压,还得看日后配件供应和市场反馈,别忘了这行业供应链坑很多,得稳扎稳打。
好了,讲了这么多,回头你觉着这样一个融合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的豪华混动旗舰,是不是就等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离豪华更近的可能?这让我想到,接下来,国产豪华车还该在哪些细节上下功夫,才真不输老外?我越来越好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