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了!马斯克崩溃边缘,两位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

2025年7月,特斯拉的市值再次跌破万亿美元。7月初,仅仅一周股价就下跌了5%,市值缩水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

从表面是汽车销量不理想;但其实各个主要市场都遇到了麻烦。欧洲新车注册量下降了37%,北美市场被新兴品牌和传统汽车厂商包夹,中国市场增速放慢,品牌影响力也在减弱。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毫不留情。

逆袭了!马斯克崩溃边缘,两位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有驾

马斯克在一周内解雇了制造和运营负责人阿夫沙尔,自己亲自管理欧洲和美国的销售。但这个举动并没有带来信心,反而让质疑越来越多。

有评论说“销售不是他的强项。” “技术厉害的人不一定懂得市场。” “关键还得看谁来干活。”

逆袭了!马斯克崩溃边缘,两位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有驾

稳得住局面的人,其实既不是发布会上露脸的高管,也不是马斯克推特上的主角,而是一直在默默干活的两位中国管理者。

一个叫任宇翔,帮特斯拉拿下中国市场,解决了政策问题,也是全球布局的重要推手;另一个叫朱晓彤,把工厂建设和量产变成现实,用上海速度树立了制造业的新标准。

逆袭了!马斯克崩溃边缘,两位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有驾

他们的背后,不只是中国市场,更是一整套成熟的中国式解决办法。这一套做法,2018年帮特斯拉度过危机,今天依然可能再救一次。

回顾特斯拉发展,2018年是关键一年。那时Model 3的交付卡住,内华达工厂电池产能问题严重,良品率一度低得吓人,现金流几乎要断。马斯克也说过“差点一个月就破产”,华尔街也看衰特斯拉,有机构甚至预测公司活不过当年。

逆袭了!马斯克崩溃边缘,两位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有驾

特斯拉在中国也不好过。Model 3定价高,服务差,月销量不到200辆。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这相当于基本无存在感。

马斯克也想过放弃中国市场。他不喜欢复杂流程,烦政策麻烦。2017年开始,他多次在内部批评中国团队“没用”,差点把中国销售部门撤掉。

逆袭了!马斯克崩溃边缘,两位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有驾

就在这时,任宇翔开始发力。

任宇翔在2015年加入特斯拉前,已经在中美产业界打拼多年。大学时和马斯克认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室做过项目。

马斯克说过“他是唯一物理比我好的同学。”

不过让他被马斯克真正重视的,是他处理问题的能力。

他能很快看懂一个技术商业模式的政策机会,也能在中美之间创造空间。2017年他第一次提出

“如果中国允许外资独资造车,会带来长期好处。特斯拉不是要打压本土企业,而是推动本地供应链升级。”

他把这个观点详细拆成政策图,并分析地方政府的经济逻辑。不只是说说改革红利,而是举出具体的“政府、市场、特斯拉分别得到什么”这套闭环。

在他的推动下,特斯拉中国战略逐步明确,

选址临港,利用新片区政策降低成本;

引入地方银行和国开行贷款,拿下160亿元低息资金;

审批流程倒排时间,关键点提前布置;

政策谈判中提出“特斯拉是示范,不是特例”,让中国政府从国家战略考虑这家企业。

他不是简单传话的人,也不是只会游说,而是在这场结构变化中直接推动的执行者。2018年7月,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签战略合作,签字的不是马斯克,是任宇翔。

从政策到工厂落地,需要换人换方法。

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动工。原计划18个月建好,马斯克要求快一倍。

这个难题交给了朱晓彤。

朱晓彤2014年加入特斯拉,起初是中国超级充电站负责人。出身普通,但做事节奏极快。他要求每个邮件5分钟内必须回复,日计划当天要落实。

负责上海工厂后,他推动进展几乎像“打仗”一样快

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6个月;

厂房到总装线调试仅180天;

每天晚上都开项目推进会,所有反馈1小时内搞定;

连春节也要带队夜里验收。

2020年,朱晓彤几乎全年无休。

他常常直接在工地过夜,亲自盯着生产节奏、成本、供应链等每项流程。

结果是,2020年上海工厂Model 3全面量产,制造成本比加州低了35%,2021年又降低到60%。

紧接着的事让资本市场非常兴奋

中国成了特斯拉最赚钱的市场;

上海工厂产能占全球一半;

特斯拉股价从300美元一路涨到1000美元以上,市值突破万亿。

这时,资本市场第一次关注到“朱晓彤”这个名字。

朱晓彤的“第二个转折点”是在2022年。

那年全行业交付放缓,很多公司停工,特斯拉没有。

朱晓彤直接带核心团队吃住工厂,做成完整的生产闭环。不喊口号,只有实际结果。

上海工厂单月交付突破10万辆,创造新纪录;

年产量达到75万辆,全球第一;

中国制造的车出口欧洲和东南亚,供应持续。

之后,马斯克把他调到美国总部。

2023年,他负责弗里蒙特、奥斯汀工厂扩产;2024年升任全球制造高级副总裁;2025年7月,全面接管全球工厂。

从负责充电站,到生产线,再到全球制造,朱晓彤花了10年,从区域管理人变成公司最核心的执行者。

他不是“接班人”,也不需要“接班”。他就是马斯克最可靠的“产业支点”。

很多人叫任宇翔和朱晓彤“救火队”,其实他们更像架构师和体系工程师。

任宇翔解决了怎么在中国发展的问题,这套方法后来被特斯拉带到柏林和墨西哥。他让特斯拉知道如何和政策环境打交道。

朱晓彤解决了产能快速释放的问题,他建立的制造模板,正在变成特斯拉全球工厂的统一标准。

他们不是突然出现的英雄,也不是一次性的危机管理者。他们让设想落地,让蓝图变成现实,让品牌带来利润。

可以说,世界级企业需要有这样的人。

有了他们,马斯克才能专心做他喜欢的事。

特斯拉,也才能一直是一家高盈利的科技公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