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出了个行为艺术大师,叫追觅。
对,就是那个搞吸尘器和扫地机的追觅。现在,人家不满足于在你家地板上cosplay贪吃蛇了,人家要去造车,而且一上来就是地狱难度开局,整了个大的。
上来就说要搞两个品牌,一个对标理想,另一个更狠,直接对标布加迪。我看到这新闻的时候愣了三秒,第一反应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第二反应是追觅这家公司是不是集体中了什么道诡异仙的邪术。
这已经不是跨界了,这是直接肉身飞升。一个做电子宠物的,突然说自己其实是雷电法王,要去渡劫,你怕不怕?
然后就是一套标准的互联网闪电战打法,先是微博放图,说自己零百加速1.8秒,风阻0.185,要做世界最速。结果图做得太像AI一键生成,被全网群嘲PPT造车。正常公司这时候就该缩了,但追觅不,人家心态好得出奇。没几天,又放了个SUV的视频,对标库里南,视频里库里南本尊疯狂出镜,那感觉就像一个练习生在出道视频里疯狂@顶流巨星,主打一个“蹭”。
最魔幻的是,不到一个月,这台对标库里南的SUV,居然真给搞出来首秀了。这速度,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你这哪是造车,你这是压缩毛巾啊,开水一泡直接发起来了。
小米当年搞个SU7,从概念到亮相还捂了小半年,雷军老师每天愁得头发都快跟程序员一样了。追觅这倒好,一个月不到,车都给你端上来了。这背后传递的信息非常简单粗暴: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整活的,而且是一把子整活。
如果说之前的造车新势力是来抢蛋糕的,那追觅的行为,更像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人家把第一个修仙道场,哦不,是工厂,选在了德国柏林,就在特斯拉隔壁。美其名曰利用当地产业链,降低成本。讲真,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在德国,那个工会能把天捅破的地方,那个环保少女能把你厂门口堵死的地方,你跟我说降低成本?你是不是对“成本”这个词有什么误解?
这就像一个修仙小白,不在自家洞府好好打坐,非要跑到魔教总坛旁边去建基地,说那里灵气比较纯,吸收快。这不叫自信,这叫给对方送人头。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又是一场大型表演。造车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得性感。在特斯拉隔壁建厂,这本身就是个顶级的大新闻,能让投资人原地高潮。至于车能不能造出来,成本高不高,那都是后话了。核心就是先把气氛烘托到这儿。
然后我们再聊聊品牌这个玄学问题。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见过太多品牌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超豪华汽车这个圈子,卖的根本不是车,不是性能,不是参数,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买的不是四个轮子加一堆铁皮,你买的是几百年的传承,是那个标背后代表的“我跟你不一样”的潜台词。
奔驰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是那个三叉星。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单纯喜欢特斯拉那种“科技宗教”的范儿,你跟他聊什么内饰、公差,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明。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现在一个做扫地机的,突然说他也能提供这种信仰了,还是批发两种,一种叫布加迪平替,一种叫库里南青春版。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他其实悟了,以后他摊的煎饼果子,吃了能直接原地飞升,还带两种口味,一种鸿蒙紫气味,一种混沌初开味。
你信吗?你肯定不信。但万一他真能拉来投资呢?
这就引出了最核心的问题,钱。
蔚来李斌老师的金句永流传:没有400亿别造车。小米这种现金流巨兽,到今年底也要烧掉300亿。追觅呢?一年营收一百多亿,看着不少,但扔到造车这个无底洞里,连个响都听不见。一个超豪华车型的研发,动不动就是大几十亿,他要做双品牌五条产品线,没个两千亿,连牌桌都上不了。
讲真,我家那个扫地机到现在还分不清我家的猫和拖鞋,卡那儿不动了都。你让我相信它母公司有实力去搞定超豪华车的供应链和技术,这比相信自动驾驶能识别中国特色的老头乐还难。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算法再牛,牛得过人情世故吗?同样的道理,追觅的PPT再牛,牛得过市场规律吗?
但能成,就是能成。
追觅现在玩的这一套,叫“生态化反plus版”。小米搞“人车家”,他直接一步到位搞“人、车、家、宇宙”。除了车,还要做手机,目标是跟小米华为三分天下。还要搞天文望远镜,要去小行星采矿,说马斯克格局小了,火星哪有小行星值钱。
坏了菜了,贾跃亭老师听了都得直呼内行,这剧本他熟啊。当年乐视也是这么画饼的,最后“生态化反”变成了“生态化崩”。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追觅造车比作修仙,可能对修仙有点不尊重。
修仙好歹还得一步一个脚印,筑基、金丹、元婴,一个境界一个境界地熬。追觅这个玩法,更像是直接开了修改器,上来就把所有技能点满了,然后不管服务器承不承受得住,直接开大。
这种打法,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追觅到底想干嘛?它真的想把车卖给那些买布加迪和库里南的富豪吗?
我觉得不是。它的目标用户,可能压根就不是开车的人,而是看报告的人。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又是德国建厂,又是对标顶奢,又是手机又是宇宙,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性感到爆炸的“增长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让资本市场颅内高潮。
这简直是疯了!
最终,车可能真的只是一个“祭品”,一个用来撬动更大资本游戏的道具。车本身能不能卖出去,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它“死亡”之前,这个“即将诞生顶级豪车”的故事,能值多少钱。
这才是掀桌子式竞争的终极奥义:我最好的产品,就是我这家准备颠覆世界的公司本身。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