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勋CEO奥博穆突然卸任保时捷CEO,前迈凯伦CEO迈克尔·莱特斯紧急接棒,背后是保时捷利空出尽的残酷财报与电动化战略的集体焦虑!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保时捷近日发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40.35亿欧元暴跌99%。
这份惨淡财报发布之际,保时捷同时宣布了重大人事变动:现任CEO奥博穆不再担任保时捷CEO,接替他的是迈凯伦前CEO迈克尔·莱特斯,任命自2026年1月1日生效。
奥博穆自2015年起执掌保时捷品牌,并于2022年9月正式接替前任赫伯特·迪斯掌舵大众集团。之后三年间,他一直同时担任大众集团CEO兼保时捷品牌CEO。
这种“双重CEO”的身份一直受到外界的质疑,尤其是随着奥博穆2024年底推动大众集团大规模裁员计划,以及保时捷品牌出现经营危机。
保时捷曾是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品牌之一,但目前业绩承压。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净利润7.18亿欧元,同比暴跌66.6%;销售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
而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更加触目惊心:保时捷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9%。
保时捷的业绩危机主要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由于中国需求疲软、对美出口关税上升,以及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不确定性,保时捷多次下调财务预期。
同时启动裁员,并对高性能电池子公司Cellforce进行重组,放弃自研电池的生产计划。
今年9月,保时捷宣布对产品战略进行重大调整,重新转向内燃机车型,包括混合动力车,同时暂停即将推出的电动车型。
此次重组代价高昂,预计将给保时捷2025年营业利润带来18亿欧元的损失。
同时将使母公司大众集团2025年营业利润遭受约51亿欧元的损失。
为此,保时捷和大众集团已经双双下调2025年盈利预期。
中国市场曾是保时捷的“利润奶牛”,为该品牌的全球销量贡献了超30%的份额。
但如今,这块曾经最重要的市场正成为保时捷的软肋。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2195辆,同比下滑26%。从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跌至第三位。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5%,2024年跌幅扩大至28%,2025年前三季度更是同比下跌26%。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复杂多样。年轻消费者愈发看重智能座舱、高阶智驾,保时捷却仍固守“机械性能至上”。
入门级Macan近60万元起售价车型未标配驾驶辅助系统,选装费用高达2万元,与比亚迪仰望、蔚来等中国豪华品牌形成鲜明反差。
更严重的是渠道矛盾。2024年保时捷中国为冲销量向经销商“压库”,导致单店库存系数飙升至4.2(行业警戒线1.5)。
40余家经销商集体抗议,最终以品牌缩减渠道、淘汰近半经销商收场,进一步削弱市场根基。
在电动化领域,保时捷的战略反复摇摆,缺乏一致性。2022年,保时捷高调宣布“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战略。但于2025年9月突然转向——推迟纯电718上市计划,将燃油车生命周期延长至2030年代。甚至豪掷8亿欧元升级内燃机技术。
接替奥博穆就任保时捷CEO的将是迈克尔·莱特斯。
从履历来看,莱特斯曾于2000年至2013年间在保时捷任职长达13年,对保时捷有深刻了解。且是卡宴车型的早期开发负责人。
之后,莱特斯加入法拉利担任CTO超过8年,主导开发了数款重要车型和尖端技术。2022年,莱特斯成为迈凯轮CEO。
今年4月,迈凯轮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orseven合并,莱特斯辞任。
这份在多个豪华品牌任职的经历,成为莱特斯执掌保时捷的重要筹码。
对于莱特斯即将担任保时捷CEO,前阿斯顿·马丁CEO安迪·帕尔默评价道:“这有点像一个有毒的圣杯。他(莱特斯)肯定会遭遇风暴。”
毫无疑问的是,莱特斯需要在新车型投资与成本削减之间取得平衡。
从莱特斯在迈凯伦的经历来看,他注重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同时推进新车型的研发。
预计他在保时捷也可能会采取类似的策略。
面对当前经营压力,保时捷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公布。
保时捷Taycan作为传统豪华品牌中较早推出的纯电车型,曾一度受到市场欢迎。但如今,Taycan销量暴跌49%,接近一半。
由于明星车型的销量锐减,保时捷曾在去年秋天削减了祖文豪森的一个生产班次,以应对Taycan需求的急剧下降。
保时捷的教训表明,对于传统豪华品牌而言,电动化转型不仅仅是动力系统的改变,更是对品牌定位、产品思维、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挑战。
保时捷祖文豪森工厂的生产线仍在运转,但流水线上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
随着奥博穆的离开和莱特斯的上任,保时捷的未来也充满了新的变数。
莱特斯曾带领迈凯伦和法拉利两个豪华品牌应对市场挑战的经验,但保时捷的困境远非前者可比。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保时捷的整改可能需要3-5年时间,而莱特斯在保时捷的征途,注定从一场风暴开始。
议
网友热议
@StrucTurin007(IP京):
利润暴跌99%?!这还是我认识的保时捷吗?曾经的利润王者沦落至此,电动化转型的学费也太昂贵了!
@江郎财进1984(IP皖):
奥博穆同时担任两个CEO职位本来就是管理大忌,现在才调整已经晚了。大众集团的官僚体系才是问题的根源。
@烟雨沁人心(IP鄂):
莱特斯回归保时捷是个明智选择!他曾经参与开发卡宴,了解保时捷的灵魂。希望他能找回保时捷的赛道基因。
@Aaron潘意洋(IP黑):
保时捷在电动化上反复摇摆才是致命伤。先全力押注电动,然后又退回燃油车,这种战略不坚定注定会失败……
@飛龘feilong(IPHK):
中国市场连续三年下滑,问题不仅仅在产品。保时捷的经销商体系崩溃,品牌溢价消失,这才是最可怕的!
@EdwardHe(IP青):
传统豪华品牌的集体困境在保时捷身上集中爆发了。不只是保时捷,BBA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只是保时捷更严重!

最后一条,
越豪华越下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