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宝马全固态电池憋大招!和三星、美国公司合作装车测试!

别再等了,能量密度飙到 440 Wh/kg、被视为“终极圣杯”的全固态电池,已经被宝马集团(BMW)悄悄装进了一台旗舰 i7 测试车!

近日,汽车巨头宝马 (BMW)、美国电池黑马Solid Power,联手韩国制造巨头三星 SDI,宣布正式组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量产那个只存在于 PPT 里的电池圣杯——全固态电池(ASSB)。这不是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宝马电池副总裁 Martin Schuster 已经证实,好戏开场了。

刚刚,宝马全固态电池憋大招!和三星、美国公司合作装车测试!-有驾
图片

宝马和 Solid Power 没有藏着掖着,他们直接宣布:已成功地将 Solid Power 的全固态电池(注意,不是半固态)塞进了一台宝马 i7 的技术测试车。

在德国的土地上,这台挂着测试牌照的旗舰轿车,正安静地跑着,里面跳动的“心脏”,就是那颗“终极电池”。

这意味着,固态电池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最关键的实车验证阶段。

但这还不是最劲爆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实验室的样品再牛,如果不能大规模造出来,一切都是空谈。

这就是为什么,宝马和 Solid Power 必须拉上第三者——三星 SDI。

宝马和 Solid Power 的二人转其实从2016年就开始了。Solid Power 掌握着最核心的秘方——一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宝马作为甲方爸爸,不仅投了钱,还在2022年拿到了授权,在自己德国的工厂里建了一条原型线。

刚刚,宝马全固态电池憋大招!和三星、美国公司合作装车测试!-有驾
图片

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他们俩都遇到了所有新技术的终极噩梦:量产地狱

PPT 上的 440 Wh/kg 再香,造不出来,或者造价过高,市场都不会买单。

此时,真正的“制造狂魔”——三星 SDI 登场了。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在手机、电视和电池制造领域呼风唤雨的韩国巨头。

于是,一个“造神”的“三体”协议诞生了,分工极其明确:

Solid Power (出秘方): 我提供我的核心技术,也就是那个最牛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三星 SDI (掌勺烹饪): 我来!我用我全球顶尖的电池产线和制造工艺,把你的秘方做成标准、一致、可靠的电池单元。

宝马 (当评委和车主): 你俩做出来的东西,我来评估。OK 的话,直接装进我下一代的评估车辆。

这个模式,就是美国公司黑科技出脑,韩国巨头代工,德国车企全程监工。

为什么这个联盟极具潜力?

刚刚,宝马全固态电池憋大招!和三星、美国公司合作装车测试!-有驾
图片

因为 Solid Power 的技术数据实在太诱人了。

他们的数据显示,使用硅阳极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390 Wh/kg。如果换上更激进的锂金属阳极,这个数字会飙升到 440 Wh/kg

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在电池包重量不变的情况下,续航里程直接翻倍! 或者,在续航不变的情况下,电池重量减半!

更重要的是,Solid Power 曾表示,他们的制造工艺可以兼容现有的锂电池产线。这正是三星 SDI 这种制造巨头最擅长的。

当然,宝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众背后站着 QuantumScape,奔驰和 Stellantis 压注了 Factorial。而在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卫蓝新能源的固态电池研发也早已杀红了眼。

刚刚,宝马全固态电池憋大招!和三星、美国公司合作装车测试!-有驾
图片

这场固态电池的决赛圈,已经挤满了巨头。宝马这次拉上三星,就是不想只停留在原型车的炫技阶段。

战争的下半场,已经从“谁先做出来”变成了“谁先(低成本)造出来”。我们距离那个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的时代,可能真的不远了。

参考文献:

Chloe Williment. (2025, November 5). BMW Group, Solid Power & Samsung SDI Advance EV Batteries.

Suvrat Kothari. (2025, November 5). BMW Just Found A New Partner To Boost Its Solid-State Battery Dreams. InsideEVs.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