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来点硬核的!
啥叫硬核?
直接上手,扒光小米YU7的底盘,看看这车是不是真材实料,还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这人向来直来直去,可能有些小米的拥趸听了会不乐意,但咱得对得起良心,更要对得起各位看官的信任。
小米YU7这底盘嘛,嗯……还有进步空间。
先别急着开喷,咱先上干货!
先说说这YU7的底盘架构,它和SU7在大的方面,确实颇为相似,甚至可以说,某些局部简直就是复刻。
前悬挂采用双叉臂结构,用料还算实在,铝合金材质,羊角也是铝合金的,这点没啥好挑剔的。
制动卡钳用的是Brembo的铝制四活塞,制动盘是双层通风打孔的,看着挺唬人,想必散热性能不俗。
重头戏来了!
咱们把目光聚焦到前副车架。
各位,二十几万,快摸到三十万门槛的车,你猜它用啥材料?
钢铁!
没错,就是钢铁!
并非说钢铁不好,它的强度也足够,但在这个价位,不少车型都已采用铝合金副车架,图个啥?
轻量化呗!
轻量化对操控响应、燃油经济性都有裨益!
这就好比,你砸重金买了部智能手机,结果发现它用的还是塑料后盖,心里是不是有点犯嘀咕?
更让人略感遗憾的是,这钢铁副车架与车身、拉杆、摆臂之间的连接,采用的都是橡胶衬套。
并非说橡胶衬套一无是处,但在此价位,液压衬套难道不更胜一筹?
液压衬套能更有效地吸收路面震动,降低底盘噪音,提升乘坐舒适性!
这就好比,你狠心买了双专业跑鞋,结果发现鞋底硬邦邦的,跑起来震得脚生疼,这体验能好吗?
再细看这副车架的构造,它是个全框式的,从左至右贯穿,然而!
它竟然将电池组的前端充当了全框副车架的一部分。
按常理,这个位置应该架设一根横梁,但它却被省略了。
或许有人会问,少了这根横梁,对车身行驶有影响吗?
理论上,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它在此处设置了一个十字交叉结构,能够进一步强化车身刚性。
但这总让人觉得有偷工减料之嫌,您说是不是?
前悬挂剖析完毕,咱们再来看看后悬挂。
后悬挂与SU7也近乎一致,五连杆结构,两根钢制,三根铝合金,外加空气弹簧包。
这配置乍看还行,但问题依旧出在副车架上!
后副车架,依旧是钢铁材质!钢铁!钢铁!要紧的事儿说三遍!
即便退一万步讲,有些车型的前副车架是钢铁的,那也勉强能接受,但到了这个价位,后副车架依然是钢铁的,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而且,这后副车架的粗细,我并非质疑它的承载力,但各位仔细瞧瞧,这根管子还没我的大拇指粗!
这用料是不是过于节省了?
透过这些细节,诸位应该能窥见一斑,小米在YU7的底盘上,并未倾注过多的心血,基本上就是将SU7的那一套直接搬了过来。
然而!
YU7的售价,却比SU7高出了数万元!
这就好比,你咬牙买了部高配版手机,结果发现它搭载的处理器与低配版如出一辙,仅仅是增加了些许内存和存储空间,这心里能平衡吗?
当然,我并非全盘否定YU7,它的外观设计、内饰工艺、智能化配置,都可圈可点。
然而,底盘作为车辆的骨架,直接关乎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若在此处缩减成本,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归根结底,小米YU7的底盘,奉行的是“够用就好”的原则。
它能满足日常代步的需求,但若你对操控质感、乘坐舒适度有更高追求,它或许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各位在考虑入手YU7时,务必权衡自身的需求。
若你仅仅需要一台代步工具,对底盘要求不高,那么YU7尚可考虑。
但若你是位追求驾驶乐趣、注重乘坐体验的老司机,那恐怕就要三思而行了。
最后,我想问问各位,你们对小米YU7的底盘有何看法?
如果让您来做选择,您会更看重底盘的用料,还是其他方面的配置?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咱们一同探讨!
颇为玩味的是,小米素来标榜“为发烧而生”,但此番在YU7的底盘上,似乎并未看到太多“发烧”的元素。
这究竟是出于成本考量,还是另有隐情?
恐怕只有小米自己心知肚明了。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古人诚不欺我。
购车一事,终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切莫盲目追逐品牌,也别被那些花哨的配置所迷惑,多方了解车辆的真实情况,方能做出最明智的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