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外面,6月30日那天,广汽高层还专程去了华为老总部拜访,行程和照片被媒体连夜放大,业内人士把这事儿当作“国货高端化”的标志来吹,那阵势让人觉得这是要把中国品牌往上拉一把,然而街头巷尾更多人在算的是票子和后续保养多少钱。
消息出来后,车间里的员工开始私下窃窃私语,有人在微信群里吐槽说“顶配没见到底盘,控制单元都是华为在管”,也有人担心岗位调整和供应商重新议价会不会让薪资结构变复杂,厂里有技术员扒出部件清单,说很多关键模块是华为提供的,大件还是广汽组装,这样一来,装配线的活儿看似保住了,真正话语权却向上游倾斜。
经销商那头更急,几家区域负责人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有人算了个简单账:前期推广费一台车砸掉三万元,展厅改造一次性要上百万,华为的品牌溢价要分账,结果利润空间压得比以前卖传统车更薄,几位经销商代表当场面色难看并提出要求重谈返点规则。
网络上炸开了锅,网友们把这次合作做成段子,一个热帖里有人把“启境”改名成“起征点”,刷屏量破十万,评论里有人把早年车圈那套“信仰式玩法”拿出来嘲笑,说以前买豪车是为了面子和信仰,现在买车得做预算买附加服务买订阅功能,好像买个手机还要不断续费功能包。
把时间拉回十年前,那时候很多人信奉“发动机扛一切”的老派观念,买车注重机械耐用和维修便利,修理厂一听车坏了还能修,旧零件还能配上,人人都觉得车是能用一辈子的工具,那是行业的初级信仰期,厂商讲究可靠耐用,口碑靠修车师傅一句话传开。
可现在变了,智能化把车从工具变成了平台,几项重要功能变成“付费服务”,例如自动驾驶高阶功能、座舱个性化服务、在线地图实时更新这些都可能通过服务订阅来收费,消费者面对的不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长期的“月租+升级费”,这让很多老用户觉得被割韭菜。
再看数据,业内公开资料显示,智能车相关的整车成本被估算提高了15%到25%,软件与电子架构占比逐年上升,初期投入往往需要数十亿人民币的研发与生态建设,广汽和华为这种联手能把成本摊薄,但也把收益分散到更多方,最终经销商与消费者承担的边际成本并不会少。
政策层面也在动作,近期有声音推进像《价格法修正草案》这样的规制更新,监管在提速,意在规范捆绑销售和滥用数据导致的服务不透明问题,监管文稿里强调要防止企业通过分拆功能变相提高车价,但在市场端,企业仍在试探边界,既想把生态做大,也要在政策红线和利润短期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行业内部矛盾显而易见,华为这类科技公司希望把车当作智能终端来经营,把软件和云服务当作未来现金流来源,广汽这种传统车企则要保证生产线稳定与规模效应,员工担心被重构的生产链条挤压利益,经销商担心利润被平台化稀释,而消费者则在乎价格透明和长期使用成本,这场合作把矛盾放在了聚光灯下。
还有供应链那端的声音更苦涩,零部件中小厂商反映订单结构在变,过去按批次供货、按件计价,现在要对接更多的标准化接口和软件兼容要求,一家中型电子零件厂的采购经理透露,升级成本一项就让小厂压不住价,结果是要么被并购,要么被淘汰出局,这种产业链断裂式的震荡对地方就业也会产生连带影响。
现场曾有一位看过行业报告的分析师当面指出,像启境这样的大牌联手,短期内会带来品牌溢价和媒体流量,估算首年销量目标可能在五万到十万辆之间,但长期能否维持住用户粘性、能否避免软件服务的“隐形涨价”是大问号,这番讲话被翻译成市场术语后,底下听的人更像是在听“变相割韭菜”的操作说明。
普通消费者的焦虑也在社交平台蔓延,朋友圈里有人给出自救清单,提醒买新车前要问清楚保修条款和软件授权期限,问清楚自动驾驶功能是否需要持续付费,保存购买时的功能清单和价格截图以备维权使用,这些接地气的建议在群里转发几百次,说明大家已经开始学着自我保护。
对比那种曾经靠一台耐用车过十年的老式消费模式,如今你要面对制造商不断推新的升级包和连带服务,这种从一次性交易向订阅制迁移的商业模型,短期能给企业带来稳定收入,长期却增加了用户负担,这个张力在街坊里被说成“以前省钱的买车逻辑没了”。
在这种夹缝里,有人找到了活路,二手车市场开始更细分地拆分软件授权和硬件价值,二手车商在收车时会额外检查车机是否被“激活”并记录软件绑定情况,有经验的二手车买家会要求卖家把车内所有服务转移账号或提供解除绑定的证明,否则就压价几十万,这种做法在二手市场传成了硬核技能。
还有一批独立维修小店转向做“硬件赔付+软件诊断”的混合服务,给用户提供一次性解锁和功能检测的套餐,收费透明且可对比,这种草根式的服务既能让用户省钱,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厂商那边不断扩张的服务圈,这类做法在地方小区群里成了口碑传播的生意经。
街坊们最后也不全是抱怨,买车前的自救清单逐渐成了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几个可行步骤放在这里方便记着:购车时要求书面列明所有随车功能和未来是否可能收费,签合同时把关键功能的价格和服务期限写清楚,保存所有购车和功能激活的电子凭证,遇到强制捆绑时向消协投诉并保留谈判录音,必要时选择二手或更保守的车型以规避长期订阅风险。
这事儿继续热闹下去也不奇怪,启境只是一个开端,华为与广汽的联姻把智能化赛道推到了更热的聚光灯下,台上讲的是科技和愿景,台下算的是钱与路子,普通人要的是一辆能放心开、维修方便、不被后续服务绑架的车,这愿望听着朴实,却是当下每一个买车人的现实算盘。
结束时街坊大妈最后一句话说得实在:“人家整天说智能化、服务化,咱就知道一件事,先把纸面合同看清楚,要不哪天自动驾驶不让用,你还得每月掏钱”,说完大家都笑了,但那笑背后是真真切切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冒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