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越咂摸越有味道。
你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俩先做个思想实验。假设现在,我,老姜,跟你说,有台本田SUV,新车,跟CR-V一个妈生的,里头塞了十个安全气囊,L2自动驾驶配齐,BOSE音响,座椅能吹风能加热,现在厂家脑子一热,优惠六万块,最低十二万多就能开走。你心动不?
搁三五年前,这问题问出来都像句废话。十二万的本田SUV?那不得把4S店门槛都踏破了?抢就完了。
但你猜怎么着?
现实狠狠地给了所有人一巴掌。这台车,本田皓影,现在就这个价,结果呢?销量直接腰斩。去年还能月月两万多台地卖,现在吭哧瘪肚卖不到一万台。隔壁摊子上,比亚迪、吉利、小鹏那些十五万上下的国产车,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月轻轻松松卖个两三万台。
这就怪了。
是皓影这车不行吗?摸着良心说,真不是。它就像你们单位里那种四十来岁的老实人,业务能力扎实,从不出错,兢兢业业,你说他哪儿不好,还真挑不出大毛病。1.5T的发动机,193匹马力,放燃油车里算是个精神小伙了;混动版,扭矩三百多,数据也漂亮。空间大,坐着舒服,本田引以为傲的“魔术空间”也不是吹的。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它太“老实”了。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那个比谁更皮实耐用、更省油保值的年代了。那套逻辑,是燃油车时代的“旧约圣经”,现在,大家念的是“新约”了。
这新约的核心是什么?说白了,就俩字:感觉。
你开皓影,踩下油门,发动机“嗡”地一声介入,卖力地嘶吼着,本田工程师用最好的隔音玻璃、最牛的主动降噪,拼了命地想把这声音压下去。这是一种“减法”的逻辑——我知道这东西吵,我帮你把它变小声点。
但你再去开开隔壁的国产混动或者纯电,一脚下去,车子“嗖”地一下就窜出去了,整个过程安静得像只猫。这不是“减法”,这是“语法”都变了。人家压根就没有那个需要你去“降噪”的噪音源。起步就是巅峰,电机那种蛮不讲理的瞬时扭矩,给你的推背感,是发动机吭哧吭哧爬到三千转才能给你的。
你品,你细品。一个是在问题发生后努力补救,一个是从根儿上就没这个问题。对于习惯了手机秒开APP的年轻人来说,谁更“现代”?谁更“爽”?答案不言而喻。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现在买车,到底在买什么?
以前,我们买的是一个“工具”。从A点到B点,可靠,省心,不出岔子,偶尔还能给你点面子——“哟,开本田的,这哥们儿挺懂车,会过日子。”
现在,我们买的是一个“玩具”,一个“社交货币”,一个“自我表达的延伸品”。
皓影的设计师,还在用十年前的思路跟你对话。你看那C型的进气口,熏黑的轮毂,还有那俩假得不能再假的排气管装饰,它在跟你吼:“我很运动!我很有性能范儿!” 可这套“黑话”,现在的年轻人听不懂,也不想听了。
你看看现在满大街跑的极氪001,蔚来ES6,小鹏G9,它们在说什么?无框车门,贯穿式灯带,能升降的屏幕,恨不得把车里搞成一个移动的KTV包房。它们在说:“我很酷,我很有趣,我跟别人不一样。”
有份调查说,三十五岁以下的消费者,六成以上在买车时会考虑“这车发朋友圈好不好看”。
扎心不?但这就是事实。车,已经从一个功能性产品,变成了一个情绪价值产品。皓影能给你提供稳定的功能,但国产新势力们,能给你提供“哇塞”的情绪。而情绪,是这个时代最贵的奢侈品。
当皓影还在纠结NVH做得好不好,发动机热效率高不高的时候,隔壁的比亚迪车主已经用外放电功能在露营地煮上火锅了;理想的车主已经躺在后排,看着大彩电,给孩子放动画片了;小鹏的车主,人在办公室,已经用手机APP提前把车里的空调打开了。
这些场景,皓影的设计师在画图纸的时候,可能压根就没想过。
这不是配置高低的问题,这是“代沟”。
是彻彻底底的,思维上的代沟。皓影就像一个拿着算盘的账房先生,跟你一笔一笔算着它的优点:你看,我这儿省油,我那儿保值,我这儿可靠……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国产新势力呢,像个揣着一部iPhone 18 Pro Max的极客,直接跟你说:“来,扫个脸,车门开了。说句话,空调调好了。想K歌?喏,话筒递给你。”它不跟你算账,它直接给你一个全新的世界。
所以,那六万块的优惠,为什么砸不出水花了?
因为这六万块,买不回“时代感”。
你省下六万,买了一台皓影,你买到的是一台优秀的燃油时代末期的工业产品。但你也同时买来了燃-油车飞速下跌的保值率,买来了在停车场看着别人的车能远程启动而你只能掏钥匙的失落感,买来了面对日新月异的车机功能时,自己车里那块反应慢半拍的屏幕的无奈。
这六万块的优惠,与其说是“福利”,不如说更像是一笔“精神损失费”的预支。它在补偿你即将要面对的,与这个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格格不入的种种不便和落伍感。
说白了,本田不是输给了比亚迪或者吉利,它是输给了这个时代。它不是被某个对手一拳打倒的,而是被时代的浪潮,慢慢地,温柔地,但却不容置疑地,推到了沙滩上。
你看广汽本田的财报,对皓影的惨淡销量,提都不提。这是一种体面的沉默。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那套老玩法,玩不转了。传闻他们也在偷偷憋大招,搞什么全新的电动平台。
早干嘛去了?
这感觉,就像诺基亚在iPhone 4已经发布的时候,还在发布会上津津乐道他们的新款手机有多抗摔。
挺可悲的,也挺可笑的。
皓影这车,没做错什么。它只是在一个大家都在聊“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饭局上,固执地跟大家探讨“BP机”的维修技巧。
它很好,但它过时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是皓影太老实,还是咱们消费者太喜新厌旧了?评论区唠唠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