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智能驾驶”降温调查
短短半个月,“智驾”就从大家心目中的“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在2025年的“五一”假期期间,我去走访了几家热门的新能源汽车门店后发现,“智能驾驶”这个曾经特别火的宣传重点,现在慢慢就不那么受关注了。
大部分车企的门店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强调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的覆盖范围,也不再突出“脱手驾驶”这种听起来很炫酷的功能。现在很多销售人员反而更愿意聊车的空间大小、座椅的舒适程度以及车内的娱乐系统这些比较实在的基础配置。
有意思的是,除了极少数门店还在坚持用“智能驾驶”作为宣传重点之外,像理想、小米、蔚来、阿维塔、小鹏这样的大品牌,它们的门店在宣传自家产品的时候,都明显改变了方向。
最近几天,小米官网上还有App上的订购页面,把关于“智驾”的描述全都改了,直接把“智驾”这个词换成了“辅助驾驶”。
4月30号那天,华为的常务董事兼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还发了个科普视频,讲的是智能辅助驾驶的车怎么在没有眼睛的情况下发现障碍物并避开它们。
在这段视频里,余承东完全没有提到“智驾”这两个字,而是用了“智能辅助驾驶”来代替,之前他一直都是用“智驾”这个词的。
4月中旬的时候,工信部的官网上发了消息,说是装备工业一司召开了一个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会。
这次会议有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的人,还有近60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代表参加。
车企应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与规范宣传
会议里头说了,搞汽车生产的公司得好好理解《通知》里头的意思,多做组合驾驶辅助的测试,弄清楚系统的功能范围和安全保障措施。别瞎吹牛,乱宣传,该告诉消费者的一定要说清楚。车企得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负责,好好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
另外呢,之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发过文章,提醒大家用智能网联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时得小心点,让大家别被所谓的“高阶智驾”给忽悠了。文章特别强调,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是两码事,可别混为一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