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型高铁网?这词儿听着是真提气。可我们小区门口开出租的李师傅就一句话:啥时候图上的线能变成铁轨,再说吧。”
菏泽这座城,快九百万的人口,坐落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个省的胳膊肘那块儿,地理位置说起来全是优势。京九线和鲁南高铁已经在这儿画了个结结实实的“十”字,按说不错了,可人心嘛,总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那个“米”字,差的那一撇一捺,才是大家真正念叨的。
就说那条临枣菏城际铁路,规划图画得那叫一个漂亮。从临沂的物流园,串上枣庄的老牌化工基地,再连到菏泽的生物医药产业,一条金灿灿的山东南部产业带就出来了。多好的事儿。可这事儿,被轻轻放进了“2030年后重点推进”的文件夹里。这里面的道道就多了,跨市协调的麻烦,钱从哪儿来,算来算去经济上到底划不划算,都是问题。对成武、单县的人来说,一个多小时到临沂,现在看还像个梦。
反倒是跟邻省河南的几条线,看着动静更大些。
比如安阳到菏泽这一段,那可是未来“沪太高铁”国家大动脉的一部分。河南那边明显更上心,预可研报告都搞完了,就等着往国家的中长期规划里塞。这条线要是通了,菏泽往西的路一下就打开了,一小时到安阳,才算真正融入了中原的圈子。可这事儿微妙就微妙在,它得两边使劲,一头热没用。
还有一条新菏高铁,直指新乡。这棋下的就更实际了,新乡背后是啥?是中欧班列的枢纽。菏泽这边搞了个国际陆港,就盼着能跟新乡的铁路网接上头,把出口的货直接用高铁送到班列的起点。这要是成了,能省下多少物流成本和时间,做外贸的老板们心里都有一本账。两边去年合计着搞了个规划研究,线路怎么走,车站在哪儿,都弄明白了,现在就看“十五五”能不能把它装进去。
你看,这事儿就很有意思。省内兄弟市之间的“内部循环”推起来慢吞吞,反倒是和省外邻居的“跨省合作”一个个都显得挺急。
说白了,铁路这东西,从来不只是交通工具。它背后是经济账,是区域竞争,是各个城市在发展棋盘上的落子。菏泽这个“十”字路口,到底是继续当个过道,还是能真正升级成一个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枢纽,就看这几条还在图纸上的线,哪一条能最先传来机器的轰鸣声。
地图上的线条画起来容易,可要把几十万吨的钢铁铺到地里,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