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上海车展出圈儿了,卡着4月28号这节点上市,说是要颠覆出行体验!” 听着这动静,像极了车圈儿的惯用伎俩,恨不得把“钞票拿来”四个大字糊你一脸。可转念一琢磨,眼下六座SUV这股风刮得正劲,背后折射的,恐怕不单是“二孩家庭”的硬性需求,更深处,关乎“溜达”这档子事儿,咱们到底图个啥?
就拿这领克900来说,标榜“六座C位”,直接把第三排的待遇抬到了天上,加热通风按摩,一个不落。搁以前,谁稀罕坐第三排?那是“发配边疆”好嘛!现在倒好,给你整了个“头等舱座椅”,简直把“牌面”刻在了后脑勺上。可要紧的是,真的用得上吗?还是说,厂家精准拿捏住了消费者“既要…也要…”的小心思,然后把它无限拔高?
且慢评判这车本身,先聊聊这“六座”。自打二胎放开,六座车着实成了不少家庭的心头好。但扪心自问,有多少家庭,是真正“非它不可”?又有多少时候,第三排座椅其实是撂倒当后备箱使的?
和大众认知略有偏差的是,很多时候,咱掏腰包买的,并非“必需品”,而是“可能性”。搞辆六座车,一年到头可能就用那么几回第三排,可“万一”要带上老爹老娘,招呼亲朋好友,或者来一趟“说走就走”的全家自驾游呢?这种“可能性”带来的那份笃定,才是真金白银的归宿。
再唠唠这“出行自由”。领克900主打“平日零油耗,远行不犯怵”, 17分钟快充,1443公里续航,听着就让人心痒痒。且慢!这真是“自由”吗?还是另一种变相的“套牢”?
试想一下,你真开着这车,拖家带口,盘算着来个长途跋涉。一路风光旖旎,可你得时刻挂念着充电桩在哪疙瘩,电量还撑不撑得住,那17分钟快充能不能如期兑现。这哪是“自由”,分明是“甜蜜的桎梏”。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科技升级,产品换代”时,是不是忽略了“焦虑贩卖”这门生意经?车企们对此心知肚明,变着法儿地炮制“续航焦虑”、“空间焦虑”、“配置焦虑”,然后祭出各种“神丹妙药”,让你心甘情愿地掏空腰包。
我倒不是说领克900不好。它的问世,的确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项。关键在于,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啥。别被“六座C位”冲昏头脑,也别被“出行自由”忽悠瘸了。出行这码事,说到底,是为了舒缓心情,享受生活。倘若一辆车,反倒让你更闹心,那它再金碧辉煌,再神通广大,又有啥意义呢?
单单“六座”这俩字,就够玩味了。它不仅代表了物理空间上的扩容,更承载了咱们对家庭的憧憬,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完美溜达”的那份执念。然鹅,真正的“完美溜达”,或许并不在于拥有一辆多么牛掰的车,而在于拥有一颗真正放飞自我的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