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贬值一半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如今跳楼价频现,买家赚到了利润的同时也应警惕电池问题和行业乱象

去年我停车时,刚好站旁边一辆二手特斯拉Model 3,车身还挺新,漆面黑得像刚打磨出来似的。这车一身的拼装感,咯吱作响的门锁声和我心里那点好奇心,突然被一位卖车的人打断:你看这车,去年我花了27万,现在最低能要到16万,贬了将近一半。我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身边朋友说的,新能源二手车今年的调研报告估算市场贬值速度平均两年两成,实际感受可能还快点,估算不到三年就快打水漂了。

我试探着问:这车价值差这么多,除了贬值,还真是每年掉个两成,折旧速度比传统燃油快多了。他点点头:这还算慢的了,有些车型一年能掉三成,电池衰减得快,保值就更难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心想,电池问题到底有多严重?真正的电池健康值很多车主都不知道,现场检测也没有统一标准。这个市场,谁的亏损最大?买家、再加上经销商,像赌桌上一样,谁都在押注。

一年贬值一半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如今跳楼价频现,买家赚到了利润的同时也应警惕电池问题和行业乱象-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不经意看到一张图片:一辆汉Dmi满载充满电,行驶了3000公里后,电池容量从原来的百分之百掉到不足八成,差不多一年的使用。有人说过:电池的衰减像人年龄增长,会逐年递减,但具体到每台车,差异巨大。这也让我想到——这是个样本少的问题,估算可能偏大偏小,但整体趋势还算靠谱。

实际上,二手车的价格变动其实也像拼多多的秒杀商品。厂商不断推新品,用价格战夺市场,老款车自然在库存堆里越积越多。你知道,很多一个季度卖不掉的车,最终都要打折再打折。像河南的车商说,那辆卖不动的改款车,被降了4次价,亏损了不少,别说五六万的车了,亏多了可能都要负债还款。行业报告说,超过七成的车商库存时间都在半个月以上,资金一紧,就逼得他们拼命提高交易速度。

一年贬值一半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如今跳楼价频现,买家赚到了利润的同时也应警惕电池问题和行业乱象-有驾

但更让人头疼的是——电池检测太难,标准混乱。你用第三方检测,还是觉得价钱不够透明,有的店自己搞个电池健康等级,其实就跟我小时候随便打个分似的。消费者很担心:电池是不是快要挂掉?脱保后,修一次就得上万,不问可知。问:这是个信任的死结吗?还是真的有办法评估得像车胎一样靠谱?

我还记得,刚入这个行业的朋友问我:你说,未来二手电动车还能跑多远?十年之后,电池还能用吗?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想过,但从技术发展看,没有根源突破前,可能还得靠换电或者二次利用之类的。我猜测(这段先按下不表)也许未来电池回收再利用会更加成熟,但这又涉及到再制造的成本,实际操作可能比预期复杂得多。

一年贬值一半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如今跳楼价频现,买家赚到了利润的同时也应警惕电池问题和行业乱象-有驾

对比昨天的思考,一台燃油二手车,哪怕磨得满身划痕,基本只要油箱还不漏油,修修补补还能开几年。而新能源车,很多看似好的零件,实际上隐患藏在电池、电子控制系统里。你怎么判定它还能用多长?特别是那些行驶不到五万公里,还没出质保的车,实际上是兔子?还是乌龟?这让我觉得,要真正解决电池的信任危机,还是离不开标准统一。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件事,销售那边有人说:真心不想多花时间给客户检测,有时候只是个心理作用。我能理解,这活都像赶时间的快递员,谁愿意多等个几小时,用设备测个电池,还不知道是否到位?换句话说,市场上的真诚很难一刀切精准把控,但客户又怕被骗,反倒让这个行业变得更扑朔迷离。有一句话:这行业,真假难辨,折叠的利益链就像快递包裹,谁也怕拆错。

一年贬值一半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如今跳楼价频现,买家赚到了利润的同时也应警惕电池问题和行业乱象-有驾

我没细想过的猜测——如果每辆二手车的电池都能有个像健康码一样的数字标签,可能会减轻很多人的担心吧。这么说也太天方夜谭,但难不成,某天二手市场会出现一种电池指数模型,就像的赔率一样直观?这需要标准化、设备、检测体系的全面升级。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实现,但至少,像买个二手手机装点心一样,是不是更有人信任?

最终,我看着那辆老款Model 3,心想:变数比燃油车还要多。它还能值多少钱?什么时候变成白菜价?这些问题,像溜到角落的流浪猫,没人真正能回答。买车的那一刻,除了价格之外,真的多了太多不确定因素。最打动我的是那种手中有一块小石子,随时可能变成宝珠的感觉,像今天这市场的微笑唯一确定——那是一片乱象中,潜藏的机会和陷阱。

一年贬值一半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如今跳楼价频现,买家赚到了利润的同时也应警惕电池问题和行业乱象-有驾

你说,未来的二手新能源车,到底还能制定标准不?还是说,下一次价格大跌时,那些白菜价的车,里面藏着多少秘密——我自己都快迷失在这个贬值的洪流中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