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里,人潮汹涌。9月12日这天,大河秋季车展第二天,这里像开了锅一样。旁边一个销售小哥对我说:你看,现在买新能源车最多能省三万多购置税,明年开始得补上了,大家都急着下单。这话让我瞬间注意到,购置税免征政策真要凉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今年全国新能源车买家中,至少70%是冲着这购置税政策来的(样本有点有限)。真不用多说,多那么点税钱,谁不想少掏?
说实话,我自己也被绕晕了,这个政策变化细节挺复杂。按财政部的说法,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恢复征收,但减半,只能减免1.5万。简单意思就是,30万以内的车,买车时实际税率算下来是5%,30万以上的得多交点,多出那部分车价×10%再减去1.5万。我跟销售聊了下,举例说理想那款35万车,这算下来明年买要交2万左右税,而今年完全免。你说,这差价是不是够肉疼?
等下,我先问问你,你手里的车,买新能源还是燃油的,真的考虑过这购置税这部分钱的重量吗?多数人貌似没细算,只听个大概。但其实细一算,100公里电动车电费加税费成本,跟燃油车油费比起来,是不是差距就不那么大了?我随手做了个小计算,假设电费0.6元/度,车耗15度百公里,再加上税费后的购车成本,反倒发觉,这税钱直接影响了新能源车跑赢燃油车的账面优势,这不挺让人纠结的嘛。
再说车展上的优惠。4S店里,现金折扣、免费上门充电桩、置换补贴…你说这堆优惠到底谁最实在?我现场听了一句,某位客户对销售说:我看上这车了,优惠折下来比去年还多,税还免,干脆今年就买了。这就是市场最直接的声音。相比之下,燃油车反而显得没那么火爆,今年车展的燃油车优惠力度大概缩水20%左右,是体感。(没细想过这是不是厂商故意靠边站新能源,先控住,反正卖燃油也能稳稳收入)
再跳个小题外话,你有没有觉得,各家厂家在抢这最后一波税免期时,车展车型排布里隐约透露点啥?比如极氪9X跟理想汉,同价位车型,极氪在配置上更激进,续航和智能互联硬是高那么一级;理想汉则稳稳当当,续航表现普通但空间舒适。走访两个展台,销售对比明显——极氪能迅速明显打动科技宅,汉则稳住了喜欢家用的买家。细节上,极氪多的激光雷达就好比给你的车装了高感度雷达眼,吃亏少了点盲区,但造价也高。这差价你怎么看?
其实我之前太一棒子打死了,满以为2026年车购税政策改了,新能源车市场会马上冷却。结果现场看到,行情可能更复杂点。多数买家倾向趁优惠猛下单,但谁又知道,政策收紧后,多少车企会调整价格,甚至推出更细的分级优惠?(这段先按下不表)真是越研究越迷惑。
还有一点我自己质疑,供应链那块。车厂要是提前都知道2026年税收变动,是不是会像做年终清仓一样,拼命把库存车往市场推?但从研发角度看,新产品投放节奏没法马上调整,就像做饭,做好的菜得吃掉,不能往肚子里先搁着,原材料也有保质期。供应链上的库存病毒蔓延效应,这波优惠行情就是个终极肥皂泡?
说到这里,我得问问你,有没有想过就算买了新能源,未来几年到底是靠政策撑起来的优势更多,还是靠技术进步硬撑呢?下个月涨税、补贴削减、充电设施跟不上,这些都会不会直接让一部分消费者退潮?
话又说回来,郑州这边不少客户担心年底车型断供或提车延迟。广汽埃安的销售跟我私下聊:现在有些车型,产线全开了,人手都快顶不住。大致意思是年底抢购真的刺激供应链紧张。这也说明了哪里?车展只是一个节点,供应链协作其实没那么平稳。
我还听一朋友抱怨,说他养的燃油车买了七年,维修比新车复杂得多,新能源车看似便宜,养车的隐形成本到底怎样,谁给算计算计?有点嫌麻烦,但确实得考虑。
最后说个现场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注意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某品牌充电桩装置旁边放了几张关于税收政策变动的宣传页,字小得几乎没人关注。车展热闹背后,这份政策宣讲和实际购车者的心态距离,是不是又大了一点?
购置税这条红线,真要拉起来,新能源车还能保持现在的热度吗?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价格稳住,还是技术提升带来的真正价值?我也说不准。这次购置税调整,会不会成了压垮某些细分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抑或只是买家疯狂囤货的契机?
车展的灯光亮了又暗,购车节奏快而急促,最后那台刚刚交付的车尾灯闪了一下,你说,这购置税降不降,其实最后还是攥在手里的票子才响亮。你自己怎么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