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买电车,图的就是它那些漂亮的数据:什么零百加速几秒、什么纯电续航600公里、什么用电比油便宜得不是一星半点。可真跑到高速上,没几个小时,这表上剩的电量都让人心跳加速。明明厂家说能跑600公里,实际上不到三个小时就得找充电桩——这到底为什么?这又算是谁的锅?
咱们首先得问个问题:厂家说的续航,到底“靠谱吗”?绝大部分的电动车都是拿工况续航忽悠人。那啥叫工况?简单说就是模拟一个在理想状态下的用车场景。没有红绿灯、没有加速减速,或者温度湿度都很友好、风和日丽。实验室里的“600公里”,跟我们现实中在高速上一脚踏油门上120公里/小时,那能一样吗?
想过没有,既然工作日天天堵在市区,怎么一上高速就撑不住了?其实道理很简单,风阻是最大的敌人。要知道速度翻倍,风阻得涨四倍。电车在120码时,能耗起码有一多半都用来对抗风这玩意了。600公里纯电里程,厂家测出来的,不是你高速实测能有多少。这就像朋友圈P图跟素颜,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大家觉得电动车省电,是不是因为电机效率高,毕竟没那燃油机的咔咔卡顿和油耗?别高兴得太早。电动车低速时的确贼省,动不动90%以上的转换率;可一旦是高转速,尤其120码巡航那种高速,电机效率直接跳水,因为铜损铁损全飙上去了。你以为发动机转速高,能持续战斗,其实电机反倒愈忙愈亏,就像你让一个人一直短跑,早晚虚脱。
再说到电池。这东西你慢慢用,自然耐看还耐用。可你一高速大电流抽着,跟烧油锅一样,消耗速度出奇地快。就算厂家说这块电池牛逼爱谁谁,真上高速,放电速度成倍涨,这损耗、发热、容量损失,一样不饶你。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大水缸,流水的时候细水长流刚刚好,可一开闸放洪水,腾地就没了一大半,还带着水花四溅。
有人还会说了,我在高速也没瞎开呀,为啥还是掉电快?你是不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电动车都比燃油车笨重。因为电池本身就重,100多度电的电池包放车底盘上,随随便便就比同级油车重三四百公斤。你再往高速一怼,每百公里高出同级油车一大截的电耗,可不是吹的。而且你别看电车在市区停车刹车能回点动能,高速上能量回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主动降下来的——不如说根本没机会回。
开燃油车的人懂一个道理,经济时速普遍在80码左右。电动车更拉胯,经济速度基本就是四五十码。要想省电?那就别给自己太多高攀的遐想:跑长途、开快车、拉重货,续航缩水是物理必然。真有厂商敢给你“高速工况续航”数据,八成是准备挨骂的。
说到这,有人心里肯定又开始琢磨:我买车是为了跑高速,怎么最后成市区代步的工具了?这不等于自废武功吗?其实电动车本来就是为市区生活量身定制的。你看,红灯多、堵车多、停车多,速度慢、能量回收起作用,方便又便宜。高速场景才是电车的短板。你非要拿着短板去跟燃油车硬刚,不找点不舒服才怪。
再聊聊那些充电难的现实。服务区排队充电成大难题,老老实实等上一两个小时,把所有省时省钱的优势全搭进去了。油车五分钟加满油,电车一小时充一半,你说这体验能一样吗?就算是超充,也得二三十分钟,那些说“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宣传,现在只想让人呵呵一笑。
那么,作为车主,有没有什么实际办法改善高速电耗?其实也就那几个常规动作:第一,别太快,100码以内耍一耍,续航立马比120码多甩个小几十公里。第二,别让胎压太低,这玩意影响电耗的程度,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气少一点,赶路都得多熬一会儿。第三,平稳驾驶,别急加速急刹车,越豪横,亏电越快。还有温度太冷或太热也会影响续航,别夏天24小时开着空调求清凉、冬天暖风开最大还嫌不够,电量都是一点一滴地被“偷走”。
有人说,现在新一代电车,技术都提升了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热管理系统,哪个厂家不是每天在吹?但你真拿数据对比,最多也就是提升个几公里而已。决定能耗的第一要素还是车速和物理法则,而不是电池本身。哪怕是电池密度再高、充电速度再快,你不服从物理规律,油耗也被“电耗”上了一课。
其实,每次看到网上有车主抱怨电车高速掉电,“才下高速,电量见底”,我都想问一句:你买电车,是不是没算计好自己的用车场景?纯 City boy 或者 City girl,天天上下班三五十公里,不出远门,那买电车当然香。可是你开长途、频繁高速、家里还没条件安个充电桩,还图省心省事,恐怕你自己也得想想是不是步子迈太大。
反过来说,也别全赖厂商骗人。厂家把续航标注得花里胡哨,其实谁都懂那点套路。但信息时代,稍微一查“真实高速续航”,就能爽快揭穿真相。硬气点选车,别只看官方数据。现实永远是现实。
你要想一辆纯电动车在高速上坚挺600公里,几乎是做梦。市区能搞个500公里不虚,高速到手350算是少数能撑住脸的狠人。剩下的都靠长期习惯养成,学会测一测自己每次出远门要提前几公里“找桩”,心里不慌才是真本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果老盯着目前电车的高速表现不放,恐怕半生都要摊在服务区排队。从实际出发,把电车当成你家楼下超市买菜的好工具,比啥都实在。如果真的需要久跑高速,老老实实上燃油混动车,别跟自己较劲,别掉入“新能源全能”这口大坑。
说白了,风阻、车重、电机高转耗能、电池高倍率损耗,就是那些让你高速加速消费电量的幕后推手,谁遇到都躲不开。如果你抱着“电车一定能在所有场景完胜油车”的心态,最后被续航“反噬”,那也是给新能源车上上的活生生一课。咱们在键盘后面吐槽归吐槽,真到选车那一步,记住一句话:理性看待,科学选择,别活在宣传册里,也别指望现实超出常识。
电动车好不好,好。但正如鱼儿离不开水,它需要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理解了现实规律和使用边界,别再高估了市场宣传的“万能”标签,也别低估了高速场景下的“遗憾”。等技术滚滚向前,总有一天电动车真能像燃油车一样,高速狂奔不掉链子。那会儿,或许咱们已经上天球遛弯,不再为地上那点“里程焦虑”发愁了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