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买车这事儿变得不容易选了?以前咱一提电动车、不就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几家瞎转悠,选来选去就那么几个牌子。可你看现在这榜单,零跑、小米、问界混头一回,直接把老牌选手按在地上摩擦——这背后究竟发生了啥,动静为啥这么大?我倒觉得,不是新势力卷疯了,是市场真的变了。
先说说这次零跑、小米、问界包揽前三的事儿。为啥留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中国电车市场的阶段已经被改写了?咱们来琢磨琢磨:零跑压根儿不是家喇嘛,原来就算勉强进前五,现在能连续几个礼拜卖得最好——靠的啥?别跟我说情怀,纯靠实力,或者说便宜加实用。你如果真逛过4S店就知道,很多人买电动车不想“抖机灵”,就图个“能用、好用、钱不难用”。零跑一直走高性价比路线,一台C10、C11,空间大、配置全,上下班接孩子拉货都够,落地价还能让你心里美滋滋。对于占大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省油钱啥的根本是基础,关键要让人感觉“这钱花得不吃亏”。
问个问题,有没有电动车品牌能让你觉得“买了不后悔”还“敢推荐给亲戚”?零跑可能算一个。别小看这份普及度,它和那些一年三四万台的厂子就是不一样。你看零跑一口气周销量干到一万三,这数字哪来的?你再看销量分布,C10、C11能一周各卖2000多台,你说是不是有点东西?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的增长,很大程度就靠遍地开花——一堆县城,二三线城市,才是真正的主力军。所以,零跑的成功根子其实不在北上广深或者朋友圈的高端话题里,真的就是瞄准了“市场下沉”,谁用得起谁卖得动。
如果说零跑是大众车型中的老实人代表,小米算新晋“流量王”。小米最让我佩服的,不是SU7、YU7本身比同行有多强,而是它把卖手机那一套搬到卖车上——你有见过几家车企搞发布会能像小米这样把流量炒热,真能炒到地上能煎鸡蛋那种程度?小米SU7刚一上市,铺天盖地全是测评,全员自媒体加持,一场大戏直接开场。你说它是不是最好?不好说,但它一定是最热的。现在这数据,0.98万辆,比上周高出58%,而且SU7单车型就卖了5200多台,打破先前“新品牌要熬几代”那种说法。
回头看看这些卖出的SU7和YU7,绝大多数其实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米粉。小米这套玩粉丝、玩互联网、狠抓年轻人口袋,算是相当溜——但问题来了,接下来当新鲜劲过去了,小米的车还卖得这么疯吗?是趁热打铁越做越大,还是会像某些互联网热点……稍一松劲大家就忘了?你不琢磨这个问题,今天看什么排行榜都没意义。
你再琢磨琢磨,问界这家伙,是真正干高端的。人家一开门就是M8、M9那种40万、50万级别的产品,原本咱以为中国人对高端新能源好像没什么集体刚需吧?结果M8、M9周销量一个4、5千辆,一个两三千辆,个个都是“有点钱有点追求”的人选。更绝的是M9,一台车干了23.8万辆的累计交付,把同级别的豪车都打得够呛。问界成功背后,别小看华为这块金字招牌,科技力、人脸识别、座舱体验全都堆上来——买的就是这份“向上移动的自信感”。有点像当年iPhone刚在中国火起来的时候,谁买谁都得亮一亮,比的不是你手机多高级,是你敢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你是不是也有个疑问,咱消费者,到底是在买汽车,还是在消费一个符号?零跑是“用得起的车”,小米是“玩得酷的车”,问界是“舍得花钱的车”,各个品牌把各路人的需求拆分开割得明明白白。这对老玩家其实蛮要命,理想、小鹏现在仗着腰部品牌的身份还在苦哈哈拼命追赶,但除了个别爆款,没太多新鲜话题出来了,销量也就挤在一个不温不火的区间里。更难受的是,大盘已经卷起来,谁不是高配当标配,谁不是拼命砸活动、加服务?如果光靠“早起步”那点优势,坚持不了几轮。
说到这你有没有想过,中国新能源车企之所以这么能卷,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用户会卷。中国人什么都要“最好、最新、最值”,对价格、服务、体验格外敏感,于是厂家们就被倒逼着,拼命降本增效,技术一波接一波来。今天觉得智能座舱是刚需,明天就是城区NCA,高速辅助驾驶,要啥就得给啥。中国网友的嘴,比二十年前IT论坛里的老司机还要毒,哪个品牌整点花活假里假气,马上就被全网怼,下一个新闻标题就写:“XX车企新车型翻车,消费者愤怒吐槽”。
我觉得到底还是市场大了,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想得就更多了。厂家也不傻,每一次榜单更替,其实背后都是“谁能最快抓住那些换车、首购、升级的消费心态”。不像以前两年一换款,动辄等一年,现在直接“月月上新”,谁慢半拍,谁等着被清场。
但话又说回来,销量数字该怎么看?你信不信,零跑未来真能霸榜一年,或者小米再来一次半年翻倍,这里面的水分其实都很大。中国市场变化特别快,“爆款”来得急,但下滑也可能很猛。今天你是网红,明天被人喷成狗,这在中国互联网舆论环境里再正常不过了。所以销量高未必能持久,不认真打基础,早晚还是要出乱子。
其实回头看中国车企这几年,都是红着眼拼命活着,拼价格、拼技术、拼拼服务还得拼“嘴皮子”。榜单前三有什么意义?最多也就是“王者光环”一礼拜,下周杂志封面换成理想、极氪也不稀奇。最核心的,其实归根到底一点——谁最懂中国人的心,谁把中国人“想要”的东西做到极致,谁就能笑到最后。
你是不是也会有点好奇,下一个爆款会是谁?其实我觉得可能就在角落里,等我们一个个被“下一代新技术、下一轮价格战”刺激得神经麻木了以后,才突然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真不是“慢慢变”,而是一次一次被这些新故事“剁”出来的。
所以,销量榜前三不断刷新没啥可大惊小怪的,真正值得琢磨的,是每一次榜单变化,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中国人的真实选择——我们的口袋,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审美和野心,一点点都被这些车轮子承包了。你说买个车,其实就是买一种情绪,一种当下的自己。
等有天你再在马路边看一眼那些贴着“零跑”、挂着“小米”、亮着“问界”LOGO的崭新车,也许更该想想,“为什么是它们?”这不是行业的偶然,而是咱们这帮人偏爱和选票的共同结果。将来谁会赢,也许就看谁能搞到下一个“中国人最想要的东西”吧。就像买手机一样,谁都想买到最酷、最值、最不亏的那一台——汽车这块,咱中国人,永远不会将就。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