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保定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内,一场以“奔赴极地”为主题的签约仪式悄然举行。长城汽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正式携手,共同启动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车辆研发测试合作项目。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国产汽车品牌首次以整车保障与技术研发双重身份深度参与国家极地科考任务,也意味着“长城车”与“长城站”之间,从此有了一条跨越万里冰雪的坚实纽带。
签约仪式上,长城汽车副总裁刘艳钊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顺林共同出席,双方围绕极地用车保障、整车极寒验证、极地场景共研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这一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对长城汽车长期积累的可靠品质与系统化研发能力的充分认可。在极地科考这一对装备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技术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任何疏漏都可能影响科考进程甚至人员安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经过对车辆动力系统、通过性、低温可靠性、油品适应能力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最终选择了长城汽车。这不仅是对一家民营车企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造车”到“助科考”,长城汽车正在把自主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科研任务中的可靠保障。
这种认可背后,是长城汽车多年来在整车研发、试验验证、场景适配等方面的体系化能力支撑。在签约当天,极地研究中心专家首次走进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参观其核心研发试验室。环境风洞试验室中,一辆坦克300柴油版正在接受极地强风暴雪环境的模拟测试。在接近零下30摄氏度的极限低温中,车辆完成了一键启动、快速除霜、高效制热等关键操作,展现出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能。这不是一次特制车辆的“表演”,而是量产车型在标准化试验中的真实表现,也是长城汽车全场景试验验证体系的缩影。该体系覆盖超过2000项试验项目,贯穿主被动安全、热管理、NVH、耐久可靠等多个维度,构建起能够支撑全球高标准需求的研发闭环。
正是基于这样的工程实力,长城汽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决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机制,包括极地用车共研、试验平台共享、联合验证共建等。更为突破的是,长城汽车技术人员将首次以正式科考队员身份参与极地任务,这不仅是对人员专业素养的信任,更是对车辆运维保障体系的高度依赖。技术人员随队出征,将实时反馈极地真实用车数据,推动产品在极端场景下的持续优化,探索真正适用于中国极地科考的车辆形态。这种“人车协同”的模式,为中国极地装备的自主化、可控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而承担此次极地运输与保障任务的,正是坦克300柴油版——一款未经特殊改装的量产车型。在现场授牌环节,它被正式授予“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身份。这意味着,它将以其原厂状态直面南极的极寒、强风、冰雪复杂路况,成为长城站科考任务中的“移动堡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车辆的一次极限挑战,也是中国制造业在高标准、全场景验证中的一次实战演练。坦克300驰援“长城站”,既是产品力的自信彰显,也是品牌从市场走向使命的升华。
极地科考,是人类探索地球环境演变、守护自然生态的重要前沿。长城汽车此次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合作,不仅是一次企业技术能力与国家科研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是中国制造从“国内领先”迈向“全球适用”的关键一步。从“长城车”到“长城站”,从试验室到南极冰原,长城汽车正以扎实的研发、可靠的品质和持续的责任感,为中国极地事业注入民企力量。未来,以此为起点,更多产业力量或将投身国家科研体系,而长城汽车,也将继续在“全球化、全场景、全动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仅服务用户,更助力国家,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诸葛易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