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秒车?我开出了7秒的劲儿!”——浅谈下与众06的动态感受
我怎么开,都不觉得入门版的与众06是台官方标称0-100km/h加速9秒级的车。它给我的体感,分明是一台7秒级的选手,甚至比我的老款GLK300还轻快。 你信不信?哪怕只踩一半电门,绿灯起步,它也能轻松甩开旁边燃油车半个身位,50米差距不是夸张。这感觉,就像你穿着拖鞋去赛跑,结果发现对手还穿着人字拖。准车主们真别被那“9秒”吓住,这车的加速,是“暗劲”型选手,前段爆发力猛得一批,全靠电机“0转速即输出最大扭矩”的特性撑着。 城市通勤?这特性就是王炸。
但真正让我上头的,不是账面数字,而是它整体动态的“和谐感”。动力和底盘,像是互相成就的“神仙眷侣”,一个拿捏得当,一个恰到好处。如果悬架再硬一点,你会觉得底盘太强,动力跟不上节奏;反过来,悬架再软,动力又显得过剩,车头压不住。可偏偏,与众06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动力够用但不暴躁,底盘扎实但不生硬,开起来就是“上进又舒服”的调调。
动力:别信“9秒”,信你的脚
先说动力。官方数据是入门版0-100km/h加速9秒出头,四驱版更快些。但实测?我怀疑大众又玩起了“反向虚标”。什么叫“反向虚标”?就是标得保守,实际干得猛。 你踩下电门的瞬间,电机“0转满扭”的特性立刻兑现——没有涡轮迟滞,没有换挡顿挫,推背感是“啪”一下就来的。前50米的加速质感,秒杀市面上绝大多数10万级燃油SUV。
为什么体感这么快?因为日常驾驶,我们根本不在乎“0-100”全程耗时,真正在乎的是“0-60”或“静止到绿灯起步”的响应速度。 这正是电机的强项。你半脚油门冲出去,车头一低,嗖地就窜了,那种轻盈感和从容感,是燃油车很难给的。哪怕你开的是2.0T高功率,低速区的响应也干不过这台电机。
所以,别被“9秒”吓退。对于绝大多数城市通勤者,这动力绰绰有余,甚至有点“过剩”的惬意。 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动力不够,而是你能不能管住右脚。
底盘:低重心+好调校,过弯想开快
动力是“面子”,底盘才是“里子”。与众06最打动我的,是它过弯时那种“还想再快点”的冲动。 有些车过弯让你想踩刹车,怕侧倾、怕失控;而06过弯,却让你想踩油门,因为它给你的信心太足了。
为什么?首先是重心低。 电池平铺底盘,天然降低了整车重心,过弯时侧倾小,车身姿态稳。其次是后轴五连杆独立悬架——这在同级别里是越级配置。前麦弗逊是常规操作,但后五连杆意味着更好的轮轨贴地性和动态稳定性。调校上,工程师明显下了功夫:日常驾驶滤震干脆,不松散;激烈驾驶时又有足够的韧劲支撑,不会“一压到底”失去回弹力。
这底盘和动力的匹配,堪称“互相成就”。 动力输出线性可控,底盘又能接得住,所以你敢开,也愿意开。过弯时你能清晰感知到轮胎抓地力强,车身贴地如轨道车,重心转移顺畅,不会突然“甩尾”或“推头”。 这种动态稳定性,是驾驶乐趣的基石。
转向:小半径+可变比,城市穿梭神器
再说转向。这车转向手感,简直是“懒人福音”。 为什么?两个关键词:可变转向比 + 超小转弯半径。
可变转向比意味着什么?打大弯时手感细腻,精准可控;打小弯时轻松省力,一把过。 方向盘从左到右打满只要3圈,正中心打到底仅一圈半,响应快,不费力。
更绝的是4.7米的转弯半径——这什么概念?和A00级小车(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一个水平! 这意味着什么?老城区窄路掉头、环岛绕行、侧方停车,你几乎不需要倒车,一把就能过。城市穿梭,灵活性拉满。
当然,要提醒一句:这个4.7米是后驱版的数据。 四驱版因为前轴要布置电机,转向拉杆位置受限,转弯半径增加到5.5米。但即便如此,也比Model Y的6米多要小一圈。对于一台紧凑级SUV来说,这灵活性已经非常优秀了。
动态背后的“设计哲学”:不堆参数,重体验
你看,与众06没有堆满“三电技术”名词,风阻系数也没吹上天,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更是标配不提。 它赢在哪儿?赢在“体验优先”的设计理念。
它不追求纸面参数的“遥遥领先”,而是把每一分性能都用在刀刃上:电机的瞬时响应用在城市通勤,五连杆悬架用在提升操控信心,小转弯半径用在解决实际痛点。 每一项都不是“天花板”,但组合起来,却成就了一台“开着愉悦”的车。
这背后,是大众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城市驾驶要轻快,过弯要稳当,停车要灵活,日常要舒适。 06没去拼零百加速的“面子”,而是把“里子”做扎实了。
竞品对比:谁更“好开”?
拿它和谁比?比亚迪宋PLUS EV、特斯拉Model Y、大众ID.4。
宋PLUS EV:动力强,配置高,但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弯信心不如06,转弯半径也更大(约5.6米)。开起来更“佛系”。
Model Y:加速猛,科技感强,但悬架偏硬,城市滤震一般,转弯半径6米+,窄路掉头略尴尬。驾驶感更“战斗”,但不够“亲民”。
ID.4:同门兄弟,底盘素质不错,但转向手感偏沉,转弯半径也不小,整体调校更“德系稳重”,少了06那份灵动。
所以06的定位很清晰:不拼极致性能,也不走纯舒适路线,而是走“均衡+乐趣”中间道。 特别适合那些既要家用舒适,又不想完全牺牲驾驶乐趣的用户。
用户声音:真实反馈佐证
我认识一位刚提车的老铁,他原先是燃油SUV车主,开了一周后说:“以前觉得电车就是安静,现在才知道还能这么轻快。 掉头不用倒车,小区里一把过,省心。过弯也不飘,老婆坐后排说晕车少了。”——这反馈,和我的感受高度一致。
另一位四驱版车主则说:“动力是够用,但没后驱版那么灵活。 不过雨雪天抓地力确实强,心里踏实。”——这也印证了驱动形式对动态的影响。
未来展望:动态调校会是新战场?
现在新能源车卷续航、卷智驾、卷座舱,但真正的驾驶质感,反而成了“稀缺品”。 当电池、电机、电控越来越同质化,底盘调校、转向手感、动力响应这些“软实力”,可能成为下一个竞争高地。
06的尝试是成功的:它证明了“参数不惊人,但开着愉悦”是条可行之路。 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品牌回归“驾驶本质”?把调校功力当成核心竞争力?我挺期待。
所以,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一台电动车,“好开”和“快”哪个更重要?
在15-20万区间,你更看重参数表,还是动态体验?
有没有哪台车,让你也产生过“明明不快,但开起来很爽”的感觉?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欢迎提问,我会尽量回复。
最后提醒一句:再好的车,也要安全驾驶。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再先进,也抵不过一脚油门的冲动。享受驾驶乐趣,别忘了把安全带系好。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