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一天深夜,小米SU7Ultra车主群突然弹出上百条消息。
价值52万的顶配车型在系统更新后,被强制套上两道枷锁——未登录账号时最高时速砍半,想要彻底释放1548匹马力,必须先在指定赛道跑赢官方设定的成绩单。
这波操作把车主们整懵了,有人凌晨三点在赛道狂刷圈速,戏称自己成了"车企养的电子宠物"。
小米汽车这手"驯化用户"的玩法确实新奇。原本宣传页上白纸黑字标着"三电机狂暴输出"、"1.98秒破百"的性能怪兽,现在变成了需要完成任务的"闯关游戏"。车主不仅要时刻保持账号登录状态,还得在浙江国际赛车场这类专业场地跑出B级车手水准,才能解锁完整动力。有网友翻出十年前的山寨手机套路作对比:"当年山寨机强行绑定账号,没想到现在五十万的车也玩这套。"
维权群里炸出不少硬核玩家。北京车主陈先生晒出购车合同,用红笔圈出"车辆性能参数以交付时状态为准"的条款。深圳的改装店老板直接在抖音开直播拆解电机,试图证明动力限制纯属软件作祟。更损的是某位车主P图恶搞,把小米汽车官网截图改成"本车最终解释权归代码所有",这条动态两小时收获五万点赞。
这场闹剧意外扯出新能源车的行业潜规则。某新势力品牌前工程师匿名爆料,去年他们就偷偷给老款车型推送过"温柔模式",把百公里加速从3秒降到5秒,美其名曰"延长电池寿命"。还有车主发现某品牌车载系统里藏着"车主驾驶能力评估",综合评分不足80分的自动限制充电速度。这些暗箱操作被摆上台面后,车友圈流行起新黑话——管OTA升级叫"车企的紧箍咒"。
社交媒体上的骂战逐渐演变成行为艺术。支持派在杭州某商场搞起行为艺术,十辆被贴满"性能封印"标语的小米SU7围成圈,大喇叭循环播放《速度与激情》主题曲。反对派也没闲着,把车祸现场视频配上"这就是马力全开的下场"字幕到处转发。最绝的是保险公司的骚操作,某财险连夜推出"狂暴模式专项险",基础保费直接翻三倍。
小米公关部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危机处理。从灰度测试到撤回更新只用了48小时,期间还流出两张会议照片——产品经理在办公室吃泡面加班,配文"连夜研究车主反馈"。这波示弱操作效果拔群,维权群里有车主倒戈:"人家都认错了,差不多得了。"不过仍有硬茬子不买账,组建了"反OTA霸权联盟",定期分享车辆系统降级教程。
这场风波扯掉了智能汽车时代的遮羞布。当车企能远程掐住车辆命脉,所谓的"车主"更像是个临时管理员。有技术宅开始研究破解方案,某论坛冒出个《小米SU7性能解封指南》,打赏人数破千后被官方火速封贴。更荒诞的是二手车市场,准新车挂出"未升级系统"的卖点,价格反而比新车贵两万。
吃瓜群众开发出各种新乐子。游戏主播在《极限竞速》里还原小米赛道考核,十万人在线围观通关过程。短视频平台兴起"假装开超跑"挑战,拿纸箱套头上演"马力解锁"小剧场。连奶茶店都来蹭热度,推出"狂暴模式"特饮,杯盖上印着"喝完本店不建议驾驶1548匹马力车辆"。
这场闹剧最后也没个明确说法,但明眼人都看懂了门道。这年头买车跟买游戏皮肤似的,皮肤再酷炫,官方说封号就封号。倒是二手车贩子说了句大实话:"下回收车先问清楚,带不带永久性能保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