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个亲戚看上了一辆车,特意跑来问我建议,看看值不值得买。当时我特别清楚,那辆车并不适合他的需求。如果他真的买了,很可能很快就会后悔,甚至动了换车的念头。因为那车牌子的主打特点,和他的用车需求完全是南辕北辙。他其实很喜欢那辆车,但是因为家里的压力,才来找我咨询。最终我也只能含糊地说了一句:“喜欢就买吧,车也差不多都能用。”
果不其然,今年我就听说他家开始吐槽了:“买车容易养车难,我们家的车太费油了,平时也没怎么开,一年都花了两万,真不划算!”现在全家都开始琢磨是不是卖掉换一辆车更好。
其实,这种换车的念头很常见,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购买后使用3到6年的车占据了二手车交易的主要市场份额。近30%的首次购车用户都会在3年内想要换车,这其中“质量问题”和“用车成本过高”是主要的原因。
作为一个已经买过5辆车的车主,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残酷的事实——频繁换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真的就是在白白浪费辛苦赚来的钱。很多人买车是为了家庭使用,实际上就得选择耐用又可靠的车型。经过我的亲身经历,我不得不说,选车一定要慎重,不然换来换去都只是赔钱。
根据《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绝大多数车型在使用第一年,保值率就会直线下降到70%以下。这意味着,一辆10万元的新车,刚开一年,价值可能就缩水了2到3万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拿我第一辆车来说,新车裸车价格是8万元,加上各种税费和保险,我总共花了9万元。到了第三年,我决定把车卖掉,最后居然只卖了3万元。也就是说,每年这辆车要让我赔掉2万块钱。当时我的年收入才5万,换车等于直接把30%的收入给浪费了!
或许你会想,“花了钱也用过车,算不上吃亏。”但问题就在这里,当你卖掉车之后,车没了,钱也没了,这就是明显的亏损。如果那时候第一辆车选的质量好一点、符合我的需求,我根本不至于在开了三年后后悔,卖车赔钱。
而我痛定思痛,才明白一件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汽车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刚需。有段时间没车的日子,过年带礼物去丈母娘家,我都是骑着电瓶车跑了十几公里,人累得筋疲力尽。于是没办法,我又咬牙买了第二辆车,这是家用必需品,只能再拿钱出来买辆“靠谱”的。
第二辆车买的时候花了9.5万,算上第一辆车的损失,我在3年的时间里光是入手车子就掏出了15.5万。这还不算养车的费用。要知道,十几年前,这个价钱完全可以买到配置超高的紧凑型轿车,比如轩逸、朗逸、卡罗拉这些口碑车型,可我却因为没有规划好,只能开着一辆各方面都差点意思的小型轿车。
为了帮大家看清楚频繁换车的坑,我特地整理了一张表:
| 落地价(万元) | 残值(万元) | 使用年限(年) | 平均年亏损(万元) |
||-||-|
| 第一辆车 | 9 | 3 | 2 |
| 第二辆车 | 9.5 | 1.8 | 9 |
| 第三辆车 | 6 | 1.3 | 2.35 |
总计下来,我三辆车花了24.5万,旧车残值只拿回6.1万,最后算下来,在14年的时间里,我为这三辆车掏出的净花费是23.2万。而普通家庭的车,其实就是一个耐用的消费品,不应该成为耗钱的负担,更别想着用它当奢侈品来显摆。关键是要“靠谱”,耐用性和稳定性压倒一切。
就算是喜欢追求高品质,家用车还是得优先考虑大品牌。这里我不避讳地说,合资车尤其是日系车,整体质量和稳定性确实要更突出。这些车企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技术积累,供应链成熟、车厂管理严格,产品质量自然会稳定持久。根据J.D. Power发布的《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报告》,广汽本田每百车问题数(PP100)只有195,而自主品牌的启辰则是254,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除了质量,选车还要考虑它的使用成本,主要涵盖了油耗和维修费用。拿我第一辆和第二辆车的油耗来计算,我第一辆车百公里油耗实际达到了9升,就按最近92号汽油7.18元/升的价格来算吧,跑100公里得烧掉65块。而我第二辆车稳定在6.5升内,跑100公里才花47块。每百公里差个18块,换算成人一年2万公里,这差额就多出3600块了。立刻就能感到对钱包负担的不同。
维修成本也关系到品牌的影响力和车型的保有量。大众、丰田这些大品牌,配件充足、维修便利,更别提常规保养了。而那些小众品牌就麻烦了,不仅找维修店难,配件贵,费用也自然更高。
至于保值率就更明显了,高保值率的车在转手时价值大,亏损相对少。一辆10万元的车,保值率70%和30%,最终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别觉得现在消费者选车的选择特别多,尤其是热点的新能源车就能轻易摆脱品牌的重要性。事实上,挑选新能源车更要看品牌的实力。威马、知豆这些曾经的小热潮品牌,现在有谁还在买?售后无门、新技术服务更新停滞、各种APP失效,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没有强大技术实力和雄厚资金的支撑,“三电终身质保”也只是画大饼。品牌要可靠,企业要长久存在,这样承诺才算数。
比亚迪、特斯拉、吉利这些大厂,才是如今市场竞争中的强者。他们有财力,有核心技术,在不断研发中扑捉消费者需求,在市场上更具稳定和持续力。而那些小众品牌,想从中千军万马杀出来太难了。买车,是为生活服务的,不能抱着太过理想化的观念,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出发,挑选性价比高又稳定的主流品牌,才能保证未来多年用车都不会后悔。
像我那位亲戚,明明需求是想省油省心,结果却去买了一辆出了名的“油老虎”的美系车。现在只剩下不断懊恼了。而市面上的大品牌各有侧重,比如日系车重视省油省心,德系车更注重安全性,美系车喜欢舒适和操控,自主品牌则是注重配置平衡。只要我们优先考虑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车款,而不是为了面子和虚荣心去追求那些花哨的设计,那么未来的用车体验就不会变成一场后悔的旅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