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路过北五环辅路,看到一辆银灰色的奔驰GLC侧着停路边,车主拎着一桶机油猫腰往引擎舱里添。后备厢里扔着几包湿巾,还散落着外卖餐盒,看得出是真堵怕了,一口气补油一口气喝奶茶。隔壁修车的老李头路过顺嘴嘀咕,“又不是没动静儿,发动机才六万公里烧成这德行,纯粹堵出来的毛病。这年头想省点心,不是靠命。”
欧洲那帮工程师来这边讲技术,总喜欢扯什么蜂窝状缸壁和自带微镜面的气缸黑科技,说在德国不限速高速嗡嗡跑,机油流动起来还真干净。可搁这儿呢,早晚高峰,望京桥上下转一圈,时速没上过30,发动机天天憋在怠速800转,一箱92汽油烧三天。真别说,机油都快变成稀饭了,卡在油环跟奶茶里的珍珠似的,不上不下的。微信群里乐乐说,他爸的E300换了三种机油,机油灯还是老亮。原厂指导书上也就几句“不建议长时间低速”之类的套话,没谁真管。
有回听某德系品牌的研发做直播,大屏幕上一页页北京模拟测试数据晃,和斯图加特跑出来的结果简直天壤之别。说是同一台机器,北京积碳能厚到一毫米多,活塞环都糊住。后来开到店里,师傅撬开气缸,油环卡死跟生锈铁门栓一样。倒是日系那一套整体环减缓了点结炭,但群里有老司机吐槽,日产那台2.5L的发动机,里程表一碰30万就开始冒油烟。有人传言“日系零件寿命短点,胜在小毛病不爆雷”,细节谁说得准。
其实还有个大家没太关注的冷门事儿——咱们油品和欧洲不在一个档次。国内92汽油里头锰多,那玩意烧完全是硬壳,听修车店小赵咕哝,不少宝马1.6T每年都得拆喷油嘴清一轮。这种锰残留,黏在活塞环和缸壁,结晶一多,油耗上去不说,烧机油是分分钟的事。怪不得老司机私下讲:“你别嫌贵,加油就认98,烧的少。”
大众折腾EA888 Gen3那会儿,为了适应咱这工况,不得不把油格刻槽深度磨薄了两丝,短命点,总比三天两头返厂好。说来也怪,这一招4S店有单子能查,10万公里烧机油的概率真降了些,不过老吴师傅不乐意:“割肉换寿命,以后用几年再说咯。”
可烧机油除了怠速跟油品,跟日常开法也离不开。家里那台奥迪A6L旧款,到小姨夫手上,隔三差五拉去昌平郊区转一圈——意思就得给发动机‘敞敞’。他说“上3000转轰个十来分钟,比泡什么添加剂实际!”真别说,圈子里反馈最快的妙招就是跑高速。群里张叔家Q5,坚持每个月跑张家口,八万公里了机油尺还是老位儿。
还有回听西城补胎店的技师吹牛,说前两年混动新款,发动机烧机油算轻的,他遇上个新毛病:混动车光用电,三个月油环干涩,一点没润滑,开着开着气门卡住。主机厂后来加了预润模块才算缓解。新能源这路数,新老毛病加一起,都不是当年那些德系师傅能预想到的。
当然,换机油、挑油品,这点钱别省。老魏在地库拎着桶SP级的全合成边拉家常:“宁愿买好油,也别让修车店盯上,毕竟你想便宜一两百,到头来折磨还是自己。”顺便一提,别光信4S推荐,老车轴距高的,想换机油泵,也得问清机械师傅啥手艺。小城市路段,大坑小水,底盘拉伤了,烧机油外加漏,还得贴地爬着进车间。
最后顺便一嘴,前年那个北边回龙观的宝马X1车主,烧机油一年香烟钱都赔进去了,今年裸车卖二手,刚走一周,买主发朋友圈:谁懂,发动机冷启动咔咔响,一拉油尺竟然见底。评论里又有人打趣,“油还是国产好,哪天喝进去都舍不得吐。”是真是假自有见仁见智,饭后长聊时常被提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