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电”到“反哺能源”,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家庭的“电力银行”,专家预测2030年前我国V2G车辆年销量或突破千万辆

我最近一直觉得,电动车不光是一种出行工具,更像是个会跑的电池。知道为什么?因为它不仅可以吃电,还能反哺能源,变成家庭的电力银行。

前几天跟个朋友聊天,他说:你看那场雾霾,除了环保使命,还得考虑到电池的耐用性。这话我挺应和的。因为,一个普通家用车,一块磷酸铁锂电池,衰减到70%大概用上10年左右(体感,样本少),每年跑2万公里,平均每次续航500公里,有500次循环,基本满足家庭用车需求。用个粗算,1度电的成本大概0.4元,满载500公里,耗电约15度,花费6元。反正不算贵吧?但要是能在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也能挣点收益,挺诱人的。

从“吃电”到“反哺能源”,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家庭的“电力银行”,专家预测2030年前我国V2G车辆年销量或突破千万辆-有驾

你会不会疑问:放电谁会买单?(这段先按下不表)V2G——车辆与电网互动,已不只是科幻。从欧洲到国内,试点项目多得不用说,宝马、雷诺,甚至北京、上海都在试。去年我看到一个数据,全球已有92个V2G试点,分布在22国,主要在欧洲和北美。国内呢,南京、广州、深圳都挺积极,政策支持也逐步到位。

从“吃电”到“反哺能源”,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家庭的“电力银行”,专家预测2030年前我国V2G车辆年销量或突破千万辆-有驾

说到实际差别,比亚迪和蔚来的做法就挺明显。比亚迪用刀片电池,搭配自研双向充放电技术,在深圳试点了几次调峰项目。蔚来呢,发展换电站网络,和电网联合作换储充放,算是一种多合一的玩法。对比起来,大家都争个钱景,但真正能商业化还得破解两大问题:一是设备贵,V2G桩可能是普通充电桩的三到五倍(估算,不敢太准确),成本不低;二是质保体系缺失,用户用得不放心。

其实我想说,这贵两字,挺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类似当年光伏发电刚兴起时,从补贴到设备,一步步走过来,最终变得平民化。许多企业都在拼技术突破,比如更高效的半导体,更精准的电池健康算法,甚至车-桩-网的通信协议也在打磨中。

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到——放电后电量怎么算?收益怎么结算?靠政策补贴能撑多久?还是得问一句:个人用户真的会把自家车变成赚钱的电池仓吗?(这问题让我一时有点困惑)

从“吃电”到“反哺能源”,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家庭的“电力银行”,专家预测2030年前我国V2G车辆年销量或突破千万辆-有驾

我还在琢磨,这个趋势到底会走多快?2027年,我国过半的在销电动车会标配V2G功能,70%的地区政策到位,车辆销量还能有多少突破?毕竟,估算,可能到2027年,V2G在私人和园区场景会一起发力,销量或突破200万辆。那会不会有个额外的感觉?我猜想,未来的家庭,可能不用专门为电池买东西——车就像个电力仓库,随时给家庭供电,像个移动电站。

从“吃电”到“反哺能源”,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家庭的“电力银行”,专家预测2030年前我国V2G车辆年销量或突破千万辆-有驾

但是,现实中我有个疑问:如果用户放电,家里的电费账单怎么算?发电卖电,谁来监管?这些细枝末节,目前还没完全理清楚。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算不算是未来家庭其他能源使用的范例之一?还是说,只是个投机的工具?这个界限还挺模糊。

挺喜欢这些新玩意的——虽然很麻烦,也许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也意味着无限可能。像我自己,操心电池养护,想得累,但又觉得技术一旦成熟,门槛下降,普通家庭都能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便利。只是,等到那天,家中那台老旧的空调和热水器,是否也能用上家庭光伏和V2G的功能?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吧。

到底,V2G会不会成为未来家庭的常态?能否像手机一样普及?这个还早得很,但我喜欢想像那辆车,充满电时储电,错过交电费的节点时,能卖点电给电网——这样的小细节,或许才能真正拉近电动车和家庭生活的距离。

从“吃电”到“反哺能源”,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家庭的“电力银行”,专家预测2030年前我国V2G车辆年销量或突破千万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