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这是要清场了?”刚拿到9月第三周的销量榜单,我脑子里就冒出这么个念头。这事儿确实有点魔幻,榜单第一第二,竟然明晃晃地写着:小米YU7,0.54万辆;小米SU7,0.53万辆。两台车,就像两只手,直接掐住了榜单的脖子。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大家还在聊问界、理想、零跑这些牌子怎么打得火热。可转眼间,牌桌直接被小米掀了。问界M8卖了0.52万辆,这成绩搁平时怎么也得吹一波,现在只能排第三,眼巴巴看着前面那两个姓“米”的。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考了全班第三,结果第一第二是同一个人用左右手写的两份卷子。
这场景其实有点似曾相识。还记得小米SU7刚出来那会儿吗?网上吵得天翻地覆,有捧的,有骂的,雷军亲自下场,热度比顶流明星还高。当时很多人还觉得,一个造手机的,跑来造车,能有多大能耐?结果呢,SU7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现在又来了个YU7,不声不响地就爬到了大哥头上。
这就不只是产品力的问题了,这是一种打法上的降维打击。别的车企还在琢磨怎么把车造好,小米已经开始玩“生态”了。手机、汽车、智能家居,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米家”的人。你开着小米的车,车里连着你的小米手机,回到家,手机又自动连上各种家电,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传统车企给不了,甚至连一些新势力也想不明白。
榜单往下看,更有意思了。零跑C10卖了0.31万,理想L6卖了0.30万,都是些熟面孔,可销量数字跟小米一比,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尤其是理想,曾经的“奶爸神车”,现在也得面对这些后浪的冲击。这市场变得太快,快到你稍微打个盹,就可能被人超车。
当然,现在就说小米赢了还为时过早。一周的销量,可能是新车上市的红利,也可能是压库出货的结果。造车是个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后面的生产、品控、服务,哪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让前面的优势荡然无存。
不过,小米的出现,确实像一条鲶鱼,把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水搅得更浑了。它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未来的汽车,可能不只是一辆车,而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谁能先把这个故事讲圆了,谁就能抓住下一波用户。
现在牌桌上的玩家们,估计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牌。问界M9卖了0.26万,腾势D9卖了0.17万,这些曾经的王者,现在也得思考怎么应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这场戏,恐怕才刚刚开始,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