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彻底进入自动化时代 第398批工信部五款巡航新车盘点

一辆摩托车安静地停在傍晚的小区车棚下,金属车身在路灯下泛着点冷冷的光。

旁边老李蹲着点着烟,嘴里嘟囔着:“这车,怎么没档杆了?”他用鞋尖碰了碰踏板,满脸狐疑。

几步远的年轻外卖小哥正刷着手机,骑的那台巡航摩托也安静地伫立着,黑色车衣下,隐约露出和老李的不一样的结构——离合器的位置,出现了个刹车壶,档杆不见了。

这时候,谁都没意识到,他们其实是第398批工信部新车公示的现实样本——自动挡巡航摩托,悄悄地,把手动挡势力逼到了末路。

巡航彻底进入自动化时代 第398批工信部五款巡航新车盘点-有驾

如果换个场景,你可能就站在春风、宗申、香帅的新款车展台前,听到销售员像福尔摩斯一样指着仪表和发动机侃侃而谈:“你看,档杆没了,自动挡,通勤不再要手忙脚乱。”台下围观的人群,男男女女,眼神里混杂着好奇、疑惑,还有点期待——“以后骑摩托,是不是不用再担心熄火、换挡、被堵在红灯前闹笑话了?”

这不是科幻设定,也不是厂家的噱头。

五款新车,四款自动挡。

数据和现实都亮了红灯,仿佛在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曾经的巡航车“手动挡壁垒”,如今成了历史课本上的注脚。

证据链很完备:春风CF400-15、宗申ZS125-18、香帅XS400-2、奔达BD250-16D,全部换装自动挡,只有钱江250V坚持了一下手动挡的倔强。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车型背后的技术变迁和市场博弈——增重多少?

动力缩水没?

价格有没有“割韭菜”?

新玩家和老炮儿,谁能抢到下一个“自动化落地”的座位?

先说春风CF400-15。

自动挡加身,车重只多4公斤。

动力参数一点儿没缩水,还是那台449.5ml的272MQ-D发动机,能跑到153km/h。

价格呢?

估计在2.3万左右,稳稳地卡在新手和通勤党的心智价位带。

老实说,这样的“轻量化自动挡”,就像穿了件新派风衣,却没丢掉旧日的硬核骨架。

行业里,敢这样动刀的,春风算是有点技术底子。

宗申ZS125-18则走的是小而美路线。

小优米的粉嫩壳子,配上暴涨的动力——功率直接从5.8kW干到8.2kW,92km/h的极速让“少女风”也能狂飙到底。

巡航彻底进入自动化时代 第398批工信部五款巡航新车盘点-有驾

1.1万的定价,跟自动挡一挂钩,头盔一带,年轻人、小姐姐都能无压力入坑。

新旧交替的背后,是厂商对细分市场的精准拿捏,比起那些年“骑摩托=糙汉子”的刻板印象,自动挡让粉色、轻便、易上手这些标签变得合理且主流。

香帅XS400-2的戏码则有点悬疑味。

明明是YES418的自动挡换壳版,参数一点没变,连整备质量都一克不差。

自动挡加身,重量不变。

这在行业里基本等同于“魔术师的黑箱操作”。

是不是省略了某些结构?

还是数据表里藏着厂家的小心思?

2.2万以内的价格,性价比确实诱人,但这背后的技术水分,像极了刑侦现场的无声线索,需要再三推敲。

再瞄一眼钱江QJ250-12C。

这货反其道而行之,在自动挡浪潮里死守手动挡阵地。

闪250V回归,价格敢直接下探到12999元。

对老骑手来说,手动挡是仪式感,是对抗“人机合一”消逝的最后倔强。

钱江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档杆交出,有人就是要踩着机械感去体验“掌控”的乐趣。

降价策略,无异于在自动化洪流里撒了一把钉子,也许会磕绊到部分新贵,也许只是市场的自我和解。

奔达BD250-16D的故事,则像极了健身房里“增肌失败”的案例。

加了自动挡,体重直接飙升29公斤,206公斤的整备质量,让“灰石250”仿佛吃了个大胖子套餐。

结构升级,体验升级,连档杆都没敢舍弃——这到底是进化,还是“夹生饭”?

网友都在调侃:“塞了猴儿进去帮忙挂档?”黑色幽默之外,其实也是工业转型初期典型的阵痛:想要技术升级,却一不小心脚踩了体重秤,发现自己变成了个胖子。

这么一圈梳理下来,只能说,自动挡巡航的普及,既是技术驱动,也是市场催生。

巡航彻底进入自动化时代 第398批工信部五款巡航新车盘点-有驾

它不像当年智能手机一夜之间横扫诺基亚时代,也没有新能源车那种政策推波助澜的强刺激。

更像是十年磨一剑,科技慢慢渗透到日常,直到你忽然发现,车棚里的那些摩托,已经悄悄换了个“基因”。

理性一点讲,自动挡的普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骑行门槛。

新手不再被离合、换挡吓退,通勤党可以专心看路,少一份机械苦役,多一分城市流动的自由。

厂商集体转型,也是被用户画像倒逼出来的结果——技术成熟、成本可控,自动挡早晚是趋势。

但反过来想,机械感的消逝,是不是也像黑白胶片被数码相机淘汰?

那份“人和机器的合谋”,一脚离合一脚档杆的默契,是否会变成一代人的情怀负担?

自动化给了我们便利,却也让骑行这件事,失去了一点点“野性”和掌控感。

说到底,巡航车的“自动化时代”,其实就是一场关于选择的试验。

你要便捷还是要纯粹?

你愿意做技术红利的享受者,还是手动党里的少数派?

厂商用数据、用参数、用“定价逻辑”给了我们一张地图,路怎么走,还是要人自己决定。

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职业习惯让我总是忍不住琢磨背后的逻辑——我看到的,是创新与怀旧的拉锯,是技术升级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副作用”,也是市场多元化需求被一点点拆解、重组的全过程。

自动挡不是灵丹妙药,手动挡也不是守旧残影。

它们都是摩托车世界里的过客,见证着一代人对速度、自由、以及“掌控感”的复杂追求。

当然,说了这么多,现实总是比推理小说更荒诞。

等政策、技术、市场三方博弈出最终答案时,或许你我的摩托车早已焕然一新。

到那天,你会选哪个?

是轻松的自动挡,还是倔强的手动?

技术的进步,究竟是让我们更自由,还是更被动?

这道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

就像那些悄悄装上自动挡的摩托——它们也在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到来。

你,会是那个见证者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